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与路径选择概述 | 第21-33页 |
2.1 家电制造业及其绿色工艺创新现状 | 第21-24页 |
2.1.1 家电制造业的现状 | 第21-23页 |
2.1.2 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 | 第23-24页 |
2.2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24-28页 |
2.2.1 H公司概况 | 第24-25页 |
2.2.2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的现状 | 第25-27页 |
2.2.3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2.3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与路径选择关系 | 第28-32页 |
2.3.1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内涵 | 第28-29页 |
2.3.2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的内涵 | 第29-30页 |
2.3.3 二者的关系分析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 | 第33-47页 |
3.1 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目标 | 第33-34页 |
3.2 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3.2.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3.2.2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 第35页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3.3 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指标说明 | 第37-40页 |
3.3.1 生态位态势评价体系“态”层面 | 第37-38页 |
3.3.2 生态位态势评价体系“势”层面 | 第38-40页 |
3.4 绿色工艺创新态势评价过程 | 第40-45页 |
3.4.1 样本与数据的选取 | 第40-41页 |
3.4.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1-44页 |
3.4.3 态值和势值的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的选择模型 | 第47-56页 |
4.1 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目标 | 第47-48页 |
4.2 绿色工艺创新路径选择的原则 | 第48-49页 |
4.3 绿色工艺创新的基本备选路径 | 第49-51页 |
4.3.1 自主的绿色工艺渐进创新路径 | 第50页 |
4.3.2 自主的绿色工艺集成创新路径 | 第50页 |
4.3.3 自主的绿色工艺率先创新路径 | 第50-51页 |
4.4 绿色工艺创新路径选择模型的应用 | 第51-55页 |
4.4.1 创新路径选择矩阵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4.4.2 创新路径选择矩阵模型分析 | 第52-54页 |
4.4.3 选择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H公司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6-61页 |
5.1 加大核心绿色工艺率先创新的投入 | 第56-57页 |
5.2 完善绿色工艺的协作集成机制 | 第57页 |
5.3 加强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 第57-58页 |
5.4 大力推行绿色材料的应用 | 第58-59页 |
5.5 加强废旧家电回收工艺处理工作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