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大气颗粒物 | 第10-11页 |
| 1.2 有机碳和元素碳 | 第11-12页 |
| 1.3 大气颗粒物和碳组分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1 大气颗粒物的观测研究 | 第12-13页 |
| 1.3.2 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的观测研究 | 第13-15页 |
| 1.3.3 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9-26页 |
| 2.1 PM_(2.5)监测和样品采集 | 第19-21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 2.2.1 SOC 最小比值法 | 第21页 |
| 2.2.2 逐步聚类分析 | 第21-23页 |
| 2.2.3 网格化分析 | 第23-26页 |
| 第3章 长春市 PM_(2.5)中碳组分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 第26-38页 |
| 3.1 质量浓度季节分布特征 | 第26-32页 |
| 3.2 OC 和 EC 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 3.3 OC 与 EC 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 3.4 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 | 第35-38页 |
| 第4章 长春市 PM_(2.5)中 OC、EC 的来源区域分析 | 第38-45页 |
| 4.1 OC/EC 与 PM_(2.5)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页 |
| 4.2 后向气象轨迹分析 | 第38-39页 |
| 4.3 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 4.4 网格化分析 | 第41-4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5.1 结论 | 第45页 |
| 5.2 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