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外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农产品贸易的文献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2 理论和现实 | 第20-2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20-21页 |
2.1.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23页 |
2.1.3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23-24页 |
2.1.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4-25页 |
2.2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现实分析 | 第25-28页 |
2.2.1 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介绍 | 第25页 |
2.2.2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进程 | 第25-28页 |
3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状况分析 | 第28-50页 |
3.1 区域内贸易分析 | 第28-38页 |
3.1.1 区域内贸易总额增长 | 第28-32页 |
3.1.2 区域内贸易结构分析 | 第32-38页 |
3.2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分析 | 第38-47页 |
3.2.1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一般分析 | 第38-39页 |
3.2.2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 第39-45页 |
3.2.3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3.3 小结 | 第47-50页 |
4 基于CMS模型研究中国-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 | 第50-55页 |
4.1 CMS模型简介 | 第50-52页 |
4.1.1 CMS模型理论基础 | 第50-51页 |
4.1.2 CMS 模型构建 | 第51-52页 |
4.2 CMS模型测算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3 小结 | 第54-55页 |
5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 第55-61页 |
5.1 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55-56页 |
5.1.1 G-L指数 | 第55-56页 |
5.1.2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56页 |
5.2 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第56-58页 |
5.2.1 G-L指数衡量 | 第56-57页 |
5.2.2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 | 第57-58页 |
5.3 小结 | 第58-61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61-67页 |
6.1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61-63页 |
6.1.1 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的效应 | 第61页 |
6.1.2 中国-东盟自贸区商品贸易特点 | 第61-62页 |
6.1.3 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特点 | 第62-63页 |
6.2 本文的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6.2.1 促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 第63-64页 |
6.2.2 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持续发展对策 | 第64-65页 |
6.2.3 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内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