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分析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分析 | 第12-14页 |
1.2.3 驱动层优化 | 第14页 |
1.2.4 协议栈优化 | 第14-15页 |
1.2.5 处理器架构优化 | 第15-16页 |
1.2.6 内核裁剪优化 | 第16页 |
1.3 本人主要工作及目标 | 第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 第18-26页 |
2.1 龙芯 3A处理器 | 第18-21页 |
2.1.1 处理器Cache优化技术 | 第19-20页 |
2.1.2 Linux下多核优化技术 | 第20-21页 |
2.2 Linux网络性能优化技术 | 第21-25页 |
2.2.1 TSO优化技术/GSO优化技术 | 第21-23页 |
2.2.2 LRO/GRO优化技术 | 第23-24页 |
2.2.3 NAPI优化技术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龙芯 3A网络处理板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26-44页 |
3.1 龙芯 3A网络处理板硬件设计 | 第26-28页 |
3.2 龙芯 3A网络处理板软件系统设计 | 第28-30页 |
3.2.1 Bootloader开发设计 | 第28-29页 |
3.2.2 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发设计 | 第29-30页 |
3.3 龙芯 3A网络处理板的性能评估测试及分析 | 第30-35页 |
3.3.1 CPU性能测试工具介绍 | 第30-31页 |
3.3.2 龙芯 3A基于SPEC 2000的测试结果 | 第31-33页 |
3.3.3 龙芯 3A基于CoreMark的测试结果 | 第33-34页 |
3.3.4 处理器性能评估分析 | 第34-35页 |
3.4 Linux下龙芯网络处理板网络性能评估测试 | 第35-42页 |
3.4.1 网络性能测试基准协议 | 第35页 |
3.4.2 网络性能测试方案 | 第35-39页 |
3.4.3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 | 第39-41页 |
3.4.4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5 性能优化设计目标 | 第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龙芯 3A网络处理板网络性能优化设计 | 第44-69页 |
4.1 基于龙芯 3A处理器的优化设计 | 第44-53页 |
4.1.1 龙芯 3A处理器的中断机制 | 第44-47页 |
4.1.2 龙芯 3A Linux下中断使用分析 | 第47-48页 |
4.1.3 龙芯 3A双路多核架构优化 | 第48-49页 |
4.1.4 龙芯 3A处理器多核使用占用率测试及分析 | 第49-50页 |
4.1.5 龙芯 3A网络处理板CPU占有率优化理论模型 | 第50-51页 |
4.1.6 龙芯 3A网络处理板CPU占有率优化实现 | 第51-53页 |
4.2 基于网卡驱动的优化设计 | 第53-61页 |
4.2.1 Linux i350驱动及其主要参数说明 | 第54-57页 |
4.2.2 Linux i350驱动参数配置分析及优化 | 第57-58页 |
4.2.3 Linux i350驱动结构分析及优化原理 | 第58-60页 |
4.2.4 Linux i350驱动结构优化实现 | 第60-61页 |
4.3 基于Linux内核的优化设计 | 第61-68页 |
4.3.1 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架构 | 第61-64页 |
4.3.2 Linux内核协议栈的优化原理 | 第64-67页 |
4.3.3 Linux内核协议栈的优化实现 | 第67-68页 |
4.4 基于龙芯 3A网络处理板的网络性能组合优化组件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基于龙芯 3A网络处理板的优化后测试 | 第69-75页 |
5.1 龙芯 3A网络处理板优化配置 | 第69页 |
5.2 网络处理板网络连通性功能测试 | 第69-70页 |
5.3 网络处理板吞吐量测试 | 第70-71页 |
5.4 吞吐量优化后测试数据及前后对比 | 第71-72页 |
5.5 网络处理板转发延时测试 | 第72-73页 |
5.6 转发延迟优化后测试数据及前后对比 | 第73-74页 |
5.7 优化结论 | 第7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发展趋势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