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语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页 |
1.2 LTE承载网需求分析 | 第14-16页 |
1.2.1 LTE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1.2.2 LTE承载网需求 | 第15-16页 |
1.3 分组传送网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LTE技术及其对传送网需求分析 | 第18-22页 |
2.1 LTE技术特征 | 第18-19页 |
2.1.1 TD-LTE产生背景 | 第18页 |
2.1.2 TD-LTE的核心技术和特征 | 第18-19页 |
2.2 LTE相对于 3GPP网络的显著变化 | 第19-20页 |
2.3 LTE对传送网需求的升级 | 第20-21页 |
2.3.1 LTE的带宽需求 | 第20页 |
2.3.2 LTE的时延需求 | 第20页 |
2.3.3 LTE的时钟需求 | 第20-21页 |
2.3.4 基于L3功能的横向转发新需求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分组传送网技术 | 第22-38页 |
3.1 PTN原理与特点 | 第22页 |
3.2 PTN分层结构 | 第22-24页 |
3.3 PTN QoS技术 | 第24-25页 |
3.4 PTN保护技术 | 第25-29页 |
3.4.1 设备级保护 | 第26页 |
3.4.2 网络边缘互连保护 | 第26-28页 |
3.4.3 网络内部保护 | 第28-29页 |
3.5 PTN同步技术 | 第29-32页 |
3.5.1 同步技术 | 第29页 |
3.5.2 同步以太网技术 | 第29-30页 |
3.5.3 时间同步技术 | 第30-32页 |
3.6 PTN L3VPN原理 | 第32-37页 |
3.6.1 L3VPN的基本属性 | 第32页 |
3.6.2 转发平面功能 | 第32-35页 |
3.6.3 协议路由处理 | 第35-36页 |
3.6.4 L3VPN保护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TD-LTE承载网演进策略 | 第38-44页 |
4.1 3G时期PTN网络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4.1.1 3G时期组网模型特点 | 第38页 |
4.1.2 3G时期组网模型缺点分析 | 第38-39页 |
4.2 面向LTE承载需求的平滑演进 | 第39-41页 |
4.3 面向LTE承载的PTN方案 | 第41-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马鞍山移动TD-LTE承载网项目应用 | 第44-70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44-45页 |
5.2 安徽省干及马鞍山本地PTN承载网模型 | 第45-49页 |
5.2.1 安徽省LTE承载网 | 第45-47页 |
5.2.2 省干PTN LTE承载网架构 | 第47-48页 |
5.2.3 省干L3VPN Tunnel规划 | 第48-49页 |
5.2.4 马鞍山本地PTN网络 | 第49页 |
5.3 PTN网络规划与实施 | 第49-68页 |
5.3.1 核心层网络建设方案 | 第49-51页 |
5.3.2 省干L3层网络建设方案 | 第51-53页 |
5.3.3 马鞍山L2/L3层网络建设方案 | 第53-59页 |
5.3.4 业务配置原则及IP地址规划 | 第59-62页 |
5.3.5 核心层及省干PTN层部署 | 第62-65页 |
5.3.6 马鞍山L2/L3层面以及本地网拓扑优化 | 第65-67页 |
5.3.7 马鞍山PTN网络标准化参数整治 | 第67-68页 |
5.4 营运分析 | 第68-69页 |
5.4.1 PTN网络标准化参数整治结果评估 | 第68-69页 |
5.4.2 PTN网络流量分析效果评估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