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页 |
1.3 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概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 研究的方法、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3 文章框架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6-19页 |
2.1 风险管理定义和原则 | 第16-17页 |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风险管理原则 | 第16-17页 |
2.2 风险管理要素 | 第17页 |
2.2.1 内部环境 | 第17页 |
2.2.2 目标管理 | 第17页 |
2.2.3 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 | 第17页 |
2.2.4 监督与评价 | 第17页 |
2.2.5 集团风险管理 | 第17页 |
2.3 银行风险管理评价的分类 | 第17-19页 |
2.3.1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评价 | 第17-18页 |
2.3.2 银行外部风险管理评价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概况及风险分析 | 第19-30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SWOT分析 | 第19-21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主要投行产品介绍 | 第21-22页 |
3.1.3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实践 | 第22-23页 |
3.2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整体风险 | 第23-30页 |
3.2.1 风险类型 | 第23-26页 |
3.2.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主要产品风险分析 | 第26-30页 |
第四章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控的现状 | 第30-33页 |
4.1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 第30页 |
4.2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第五章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投行业务风险管控采取的措施 | 第33-36页 |
5.1 明确职责分工,前、中、后台层层设防 | 第33-34页 |
5.2 定期召开案防分析会,时刻做到警钟长鸣 | 第34-35页 |
5.3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团队建设工作 | 第35页 |
5.4 围绕优质客户开展业务,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 第36-48页 |
6.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36-38页 |
6.1.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整体风险管理情况良好 | 第36页 |
6.1.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6.2 德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和启示 | 第38-41页 |
6.2.1 德国全能银行投行业务的风险特点 | 第38-39页 |
6.2.2 德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风险管控的措施 | 第39-40页 |
6.2.3 德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 第40-41页 |
6.3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41-48页 |
6.3.1 避免业务选择盲目性,制定稳健的经营方针 | 第41页 |
6.3.2 防范项目出现信用风险,需要多方面努力 | 第41-46页 |
6.3.3 做好投后管理工作,为项目安全收官保驾护航 | 第46-47页 |
6.3.4 制定科学的应急机制,妥善解决项目风险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48页 |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48页 |
7.3 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