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1.1 物理超压的特点 | 第12页 |
1.2 物理超压的原因 | 第12-14页 |
1.3 物理超压泄放设计方法 | 第14-18页 |
1.4 物理超压泄放的流体力学模型分析 | 第18-31页 |
1.4.1 泄放管的模型简化及基本方程 | 第18-21页 |
1.4.2 气体泄放理论的研究 | 第21-25页 |
1.4.3 液体泄放理论的研究 | 第25-26页 |
1.4.4 泄放系数的研究与计算 | 第26-31页 |
2 压力泄放系统的尺寸设计 | 第31-43页 |
2.1 概述 | 第31页 |
2.2 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计算 | 第31-34页 |
2.2.1 压缩气体或水蒸汽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 第32页 |
2.2.2 液化气体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 第32-34页 |
2.3 压力容器的泄放面积计算 | 第34-38页 |
2.4 两相流模型泄放设计 | 第38-42页 |
2.4.1 传统非均相泄放模型 | 第39页 |
2.4.2 实用均相泄放模型DIERS模型 | 第39-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3 相关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讨论与分析 | 第43-56页 |
3.1 压缩因子的求解方程 | 第43-52页 |
3.1.1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 第43-47页 |
3.1.2 对比态原理及其应用 | 第47-49页 |
3.1.3 压缩因子计算方程的选择 | 第49-50页 |
3.1.4 R-K-S状态方程和Pitzer的普遍化关系式计算压缩因子的计算精度分析 | 第50-52页 |
3.2 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 第52-54页 |
3.2.1 混合气体的混合规则介绍及对比 | 第53-54页 |
3.2.2 混合气体混合规则的选择 | 第54页 |
3.3 两相流泄放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54页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4 压力泄放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56-69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压力泄放装置的类型选择 | 第56-59页 |
4.3 安全阀选用 | 第59-63页 |
4.3.1 安全阀型号编制方法 | 第59-61页 |
4.3.2 安全阀形式的选择 | 第61-63页 |
4.4 爆破片选用 | 第63-67页 |
4.4.1 爆破片型号编制方法 | 第63-65页 |
4.4.2 爆破片形式的选择 | 第65-67页 |
4.5 结论 | 第67-69页 |
5 设计程序的编制 | 第69-79页 |
5.1 程序开发环境 | 第69-70页 |
5.1.1 操作系统 | 第69页 |
5.1.2 开发工具 | 第69-70页 |
5.1.3 数据库编程技术 | 第70页 |
5.2 程序整体设计思想与模块化结构 | 第70-74页 |
5.2.1 程序的输入参数及目标函数 | 第70-72页 |
5.2.2 程序的流程图 | 第72页 |
5.2.3 程序设计思想 | 第72-74页 |
5.3 部分子模块的介绍 | 第74-79页 |
5.3.1 压缩因子计算模块的介绍 | 第74页 |
5.3.2 数据库查询及更新模块的介绍 | 第74-79页 |
6 设计程序的应用举例 | 第79-94页 |
6.1 安全阀超压泄放设计的应用举例 | 第79-88页 |
6.2 爆破片超压泄放设计的应用举例 | 第88-91页 |
6.3 两相流超压泄放设计的应用举例 | 第91-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A 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 第97-99页 |
附录B 程序说明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