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 第18-24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1.3 国外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2.1.4 国内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 第21页 |
2.2 内部控制重要理论框架 | 第21-24页 |
2.2.1 国外—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 第21-22页 |
2.2.2 国内—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 | 第22-23页 |
2.2.3 COSO框架与内部控制规范的联系 | 第23-24页 |
3 AS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4-48页 |
3.1 AS公司背景介绍 | 第24-26页 |
3.1.1 AS公司概况 | 第24-25页 |
3.1.2 AS公司主要业务和经营战略 | 第25-26页 |
3.2 AS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基于结构要素层面 | 第26-36页 |
3.2.1 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AS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 第26-32页 |
3.2.2 AS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 第32-33页 |
3.2.3 AS公司风险评估体系 | 第33-34页 |
3.2.4 AS公司控制活动 | 第34页 |
3.2.5 AS公司信息与沟通 | 第34-35页 |
3.2.6 AS公司内部监督 | 第35-36页 |
3.3 AS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基于重要业务流程层面 | 第36-48页 |
3.3.1 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3.3.2 存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3.3.3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4 AS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原因分析 | 第48-52页 |
4.1 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 第48页 |
4.2 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第48-49页 |
4.3 控制活动存在短板 | 第49页 |
4.4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4.5 内部监督执行效力不足 | 第50-52页 |
5 A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 第52-72页 |
5.1 内部控制优化设计原则 | 第52-53页 |
5.1.1 系统性原则 | 第52页 |
5.1.2 可操作性原则 | 第52页 |
5.1.3 预防性原则 | 第52-53页 |
5.2 内部控制优化目标 | 第53页 |
5.3 内部控制优化整体思路 | 第53-54页 |
5.4 结构要素层面优化 | 第54-58页 |
5.4.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54-55页 |
5.4.2 建立风险识别程序和风险评估系统 | 第55-57页 |
5.4.3 构建沟通渠道、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 第57页 |
5.4.4 搭建多种监督方式、加强监督 | 第57-58页 |
5.5 重要业务流程层面优化 | 第58-72页 |
5.5.1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优化 | 第58-62页 |
5.5.2 存货管理内部控制优化 | 第62-67页 |
5.5.3 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优化 | 第67-72页 |
6 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第72-74页 |
6.1 实行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 | 第72页 |
6.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72-73页 |
6.3 加强信息化平台宣传力度 | 第73页 |
6.4 构建和谐组织氛围 | 第73-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7.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74页 |
7.1.1 主要工作 | 第74页 |
7.1.2 结论 | 第74页 |
7.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