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对话理论及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3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8-11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第一章 对话与对话理论第14-21页
 一、对话的含义第14-15页
 二、对话理论第15-21页
  (一)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第15-16页
  (二) 戴维·伯姆的对话理论第16-17页
  (三) 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第17页
  (四)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第17-18页
  (五)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第18-19页
  (六) 交往行动理论第19-21页
第二章 对话教学的一般分析第21-34页
 一、对话教学的探源第21-24页
 二、对话教学的特征第24-28页
  (一) 对话教学的一般特征第25-26页
   1)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25页
   2) 互动交往的教学模式第25页
   3) 合作发展的学习模式第25页
   4) 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第25-26页
   5) 倾听关爱的个体关系第26页
   6) 创设生成的教学过程第26页
  (二) 对话教学的学科特征第26-28页
   1) 课堂对话双方的知识观的不平等性第26页
   2) 课堂对话具有和谐情境性第26-27页
   3) 课堂对话具有同化性第27页
   4) 课堂对话的层次性第27-28页
 三、英语对话教学的类型第28-34页
  (一) 教师—文本的对话第28页
  (二) 教师—学生的对话第28-30页
   1) 课上对话第29页
   2) 课后对话第29-30页
   3) 心灵对话第30页
  (三) 学生—学生的对话第30-32页
   1) 小组合作第31页
   2) 角色扮演第31-32页
  (四) 学生—文本的对话第32-33页
  (五) 学生的自我对话第33-34页
第三章 对话理论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第34-55页
 一、初中英语课堂中对话教学的现状第34-37页
  (一) 传统意义上的独白式教学已少见,教师已经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倾向第34页
  (二) 课堂中对话还不是真正的对话教学第34-36页
   1) 围绕着预设的"标准答案"的对话第34-35页
   2) 将对话教学等同于讨论、辩论、问答第35页
   3) 教师霸权式的对话教学第35-36页
  (三) 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强第36-37页
  (四) 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第37页
 二、初中英语对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39页
  (一) 评价标准的误导第37-38页
  (二) 对对话教学的认识存在诸多的误区第38页
  (三) 对如何进行对话教学尚不明确第38-39页
 三、初中英语课堂实施对话教学的原则第39-40页
  (一) 认知与情感互动原则第39页
  (二) 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第39-40页
  (三) 分层并重原则第40页
 四、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第40-55页
  (一) 目标设计策略第40-43页
   1) 对话教学的目标第40-41页
   2) 目标分类第41页
   3) 对话教学目标的特点第41-43页
  (二) 话题设计策略第43-47页
   1) 话题的类型第43-44页
   2) 话题设计的要求第44页
   3) 话题的特点第44-45页
   4) 话题设计的策略第45-46页
   5) 对话教学主题的呈现方式第46-47页
  (三) 过程设计策略第47-48页
   1) 发起阶段的设计第47页
   2) 组织阶段的设计第47-48页
   3) 维持阶段的设计第48页
  (四) 总结阶段设计策略第48-49页
   1) 对话题和知识的总结第48-49页
   2) 对教师自身和教学的反思第49页
  (五) 教学评价策略第49-55页
   1) 对话教学的评价原则第49-51页
   2) 对话教学的评价内容第51-52页
   3) 对话教学的评价方法第52-55页
第四章 初中英语课堂实施对话教学的意义第55-58页
 一、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第55页
 二、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第55-56页
 三、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第56页
 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有段第56-57页
 五、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57-58页
结束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高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