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多菌灵概述 | 第13-17页 |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多菌灵的杀菌机理及生产使用情况 | 第14页 |
·多菌灵的毒性 | 第14-16页 |
·多菌灵残留的情况及相关标准 | 第16页 |
·多菌灵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2 多菌灵的降解研究 | 第17-20页 |
·多菌灵的物理化学降解研究 | 第17-18页 |
·多菌灵的生物降解研究 | 第18-20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5-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25页 |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 | 第25-26页 |
·降解菌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26页 |
·降解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 | 第26-27页 |
·降解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 | 第27页 |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 | 第27页 |
·多菌灵的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离 | 第27-28页 |
·降解菌株mbc-1和mbc-2的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28-29页 |
·菌株mbc-1和mbc-2的16S rRNA基因扩增 | 第29-30页 |
·降解菌株mbc-1和mbc-2的鉴定结果 | 第30-32页 |
·环境条件对降解菌株mbc-1和mbc-2生长的影响 | 第32-37页 |
·菌株mbc-1和mbc-2的抗性谱 | 第37-38页 |
3 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研究 | 第41-53页 |
第一节 菌株mbc-1、mbc-2降解多菌灵的特性研究 | 第4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供试菌株、培养基与试剂 | 第41-42页 |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 | 第42页 |
·多菌灵的含量测定 | 第42页 |
·种子液培养 | 第4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菌株mbc-1和mbc-2的生长和多菌灵降解的关系 | 第42-43页 |
·多菌灵起始浓度对mbc-1和mbc-2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 第43-44页 |
·温度对菌株mbc-1、mbc-2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 第44-45页 |
·pH对菌株mbc-1和mbc-2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菌株mbc-1和mbc-2降解多菌灵途径分析 | 第47-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47页 |
·代谢产物提取 | 第4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多菌灵代谢产物的HPLC初步检测 | 第47-50页 |
·2-氨基和2-羟基苯并咪唑的降解研究 | 第50-51页 |
·代谢途径的推测 | 第51页 |
3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多菌灵降解酶基因(mheⅠ)的克隆及表达 | 第53-6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8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5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53-54页 |
·菌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4页 |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54页 |
·普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4-55页 |
·多菌灵降解酶基因的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55页 |
·PCR产物的纯化及酶切 | 第55-56页 |
·表达载体pET29a的制备 | 第56页 |
·酶连及酶连产物的转化 | 第56页 |
·阳性克隆筛选 | 第56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56-57页 |
·酶活分析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3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多菌灵降解酶基因(mheⅠ)的侧翼序列扩增及分析 | 第63-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3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附录一 文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第71-73页 |
附录二 相关DNA序列 | 第73-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接收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