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一、高温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1. 高温与植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关系 | 第12页 |
2. 高温与植物外观形态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 第12-13页 |
二、高温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13-17页 |
1. 高温与膜保护系统以及膜透性的关系 | 第13-14页 |
2. 高温与植物物质合成与代谢的关系 | 第14页 |
3. 高温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14-17页 |
·高温对植物光合功能的影响 | 第14-16页 |
·高温对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三、植物的高温防御机制 | 第17-21页 |
1. 活性氧清除机制 | 第17页 |
2. 热激蛋白 | 第17-18页 |
3. 光呼吸 | 第18页 |
4. 过剩光能耗散机制 | 第18-21页 |
·叶黄素循环 | 第18-19页 |
·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 | 第19-20页 |
·状态转换 | 第20-21页 |
5. Ca~(2+)在缓解作物高温伤害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四、高温胁迫在棉花生产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五、展望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特征分析 | 第24-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片截光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光合生理各项指标及光呼吸的测定 | 第25页 |
·叶绿素荧光淬灭参数的测定 | 第25-26页 |
·叶绿素荧光暗弛豫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26页 |
·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26-2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8-36页 |
·简阳黄苗及苏棉16号棉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 第28-30页 |
·简阳黄苗及苏棉16号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叶片激发能分配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荧光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两棉花品种叶片在高温胁迫下的表现 | 第38-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高温处理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定温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及截光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高温环境下瞬时净光合速率和光呼吸的测定 | 第39页 |
·定温处理后荧光参数测定 | 第39页 |
·Fo-温度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定温处理后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39-40页 |
·细胞膜伤害程度的测定 | 第4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1-58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 | 第41-43页 |
·整株高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整株高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叶片光呼吸的影响 | 第44-45页 |
·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在连续升温条件下F_o-温度曲线的变化 | 第45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反应中心活性(1/Fo-1/Fm)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 | 第45-48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光化学淬灭的影响 | 第48-49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非光化学淬灭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第49-51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PSⅡ供体侧的影响 | 第51-53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PSⅡ受体侧的影响 | 第53-54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PSⅡ反应中心的影响 | 第54-57页 |
·定温处理对简阳黄苗和苏棉16号棉花叶片电解质渗漏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全文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