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负荷分析论文--系统中能量损失的降低及无功功率的补偿论文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无功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传统的数学优化算法第14-16页
        1.2.2 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21页
        1.3.1 主要内容安排第18-20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策略研究第21-3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基本粒子群算法第21-24页
        2.2.1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原理第21-23页
        2.2.2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特点第23页
        2.2.3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实现流程第23-24页
    2.3 标准粒子群算法第24-25页
    2.4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策略综述第25-30页
        2.4.1 算法参数的改进第25-28页
        2.4.2 拓扑结构的改进第28-29页
        2.4.3 粒子群与其他算法的混合第29-30页
    2.5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第30-36页
        2.5.1 包含精英权重的全面学习策略第30-31页
        2.5.2 锦标赛邻域拓扑改进策略第31-34页
        2.5.3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操作流程第34-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第37-51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第37-39页
        3.2.1 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分类第37-38页
        3.2.2 本文选取的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第38-39页
    3.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第39-45页
        3.3.1 算法的关键环节第39-43页
        3.3.2 算法流程第43-45页
    3.4 算例分析第45-50页
        3.4.1 IEEE-14节点测试系统结构及参数第45-47页
        3.4.2 算法参数设置第47页
        3.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基于分布协作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第51-63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协同进化算法第51-54页
        4.2.1 协同进化算法简介第51-52页
        4.2.2 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算法第52-54页
    4.3 分布协作粒子群算法第54-55页
    4.4 基于分布协作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第55-59页
        4.4.1 电网分区方法第55-56页
        4.4.2 并行无功优化的分区协调机制第56-57页
        4.4.3 基于DCPSO算法的无功优化求解步骤第57-59页
    4.5 仿真分析第59-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DCPSO算法在分散式风电场群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63-77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分散式风电项目背景第63-65页
        5.2.1 分散式风力发电的必要性第63-64页
        5.2.2 分散式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的必要性第64-65页
    5.3 S市分散式风电项目示范性工程调研情况简介第65-67页
        5.3.1 S市分散式风电场群拓扑结构第65-66页
        5.3.2 风场内部无功电压调节设备第66-67页
    5.4 S市分散式风电场群无功电压自动控制(AVC)系统设计第67-73页
        5.4.1 AVC系统结构第67-68页
        5.4.2 系统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第68-72页
        5.4.3 协调机制第72-73页
    5.5 S市分散式风电场群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的数学模型第73-76页
        5.5.1 目标函数第73-74页
        5.5.2 约束条件第74-75页
        5.5.3 模型求解第75页
        5.5.4 算例分析第75-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77-78页
    6.2 今后的研究方向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和科研成果第87-89页
附录A第89-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S模糊模型的多机电力系统气门开度的H∞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三电平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