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高陡边坡岩体渗流演化机制初探--以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现场水力试验法第11-13页
        1.2.2 裂隙测量法第13-14页
        1.2.3 裂隙网格渗流数值模拟试验法第14页
    1.3 边坡渗流场模拟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裂隙岩体渗流模拟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大岗山右岸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第18-22页
    2.1 地形地貌第18-19页
    2.2 地层岩性第19-20页
    2.3 地质构造第20-22页
3. 大岗山右岸边坡微震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第22-33页
    3.1 引言第22-23页
    3.2 研究背景第23-26页
    3.3 累积微震能量的时空演化规律第26-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卸荷条件下大岗山右岸边坡渗透系数增量空间分布的研究第33-37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工程研究背景第33-34页
    4.3 微震能量与岩体渗透系数增量之间的关系第34-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5 库水位升降对大岗山右岸边坡渗流场的影响分析第37-51页
    5.1 引言第37页
    5.2 模拟区段选择第37页
    5.3 水文地质条件第37-40页
    5.4 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5.5 定解条件第41-42页
    5.6 模型参数的取值第42页
    5.7 数值模拟方案第42-43页
    5.8 渗流计算结果第43-49页
        5.8.1 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图分析第43-45页
        5.8.2 库水位变化两月后渗流矢量图分析第45-47页
        5.8.3 边坡内渗流矢量图分析第47-49页
    5.9 本章小结第49-5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52页
    6.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环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下一篇:固定化磷脂酶催化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型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