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全固态窄脉宽脉冲激光器综述 | 第10-18页 |
·脉冲激光产生的技术背景 | 第10-15页 |
·主要的调Q技术 | 第15-18页 |
·调Q脉冲全固态激光器的应用现状 | 第18-21页 |
·调Q脉冲全固态激光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全固态调Q近红外脉冲激光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全固态调Q脉冲绿光激光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全固态调Q脉冲红光激光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全固态调Q脉冲紫外激光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适合高功率、高重频,高峰值功率工作的激光增益介质 | 第27-30页 |
·常见的激光增益介质的特点分析 | 第27-29页 |
·激光增益介质的比较分析结论 | 第29-30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第二章 LD侧面泵浦Nd:YAG激光器的热效应理论研究 | 第32-61页 |
·侧面泵浦的LD光强分布理论研究 | 第33-50页 |
·单方向的LD侧面泵浦光的光强分布理论研究 | 第34-35页 |
·多方向LD侧面泵浦光的光强分布理论研究 | 第35-47页 |
·LD侧面泵浦激光陶瓷棒内的温度分布研究 | 第47-50页 |
·LD侧面泵浦激光陶瓷棒热透镜效应研究 | 第50-56页 |
·光弹效应 | 第50-52页 |
·折射率梯度 | 第52-53页 |
·端面形变 | 第53-55页 |
·热透镜效应 | 第55-56页 |
·热透镜焦距的理论计算 | 第56-57页 |
·热透镜焦距的实验测量 | 第57-59页 |
·热效应的消除及补偿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电光调Q技术理论分析及研究 | 第61-80页 |
·电光调Q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 第61-71页 |
·电光调Q技术基本原理 | 第61-62页 |
·电光调Q速率方程分析 | 第62-67页 |
·电光调Q激光脉冲输出特性分析 | 第67-71页 |
·电光晶体热力学特性分析 | 第71-78页 |
·适合窄脉宽调制的电光晶体 | 第72-73页 |
·常用电光晶体的热力学特性分析 | 第73-77页 |
·适合高重复频率调制的电光晶体分析比较结论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非线性光学倍频理论及倍频晶体特性分析 | 第80-93页 |
·非线性光学倍频理论分析 | 第80-85页 |
·三波相互作用基本理论分析 | 第80-82页 |
·相位匹配基本理论分析 | 第82-85页 |
·常用大功率绿光倍频晶体 | 第85-87页 |
·LBO晶体的物理及光学特性 | 第86-87页 |
·KTP晶体的物理及光学特性 | 第87页 |
·LBO和KTP晶体的倍频相位匹配特性参量理论分析 | 第87-92页 |
·LBO和KTP晶体的倍频相位匹配曲线 | 第87-88页 |
·LBO和KTP晶体的倍频有效非线性系数和最佳相位匹配角 | 第88-90页 |
·LBO和KTP晶体倍频过程的走离角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连续LD侧面泵浦Nd:YAG陶瓷/BBO电光调Q/LBO腔内倍频的高重复率、高功率、窄脉宽绿光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93-110页 |
·多晶Nd:YAG陶瓷增益介质 | 第94-98页 |
·多晶Nd:YAG陶瓷棒的热透镜焦距实验测量 | 第98页 |
·谐振腔的设计与光学元件的选择 | 第98-108页 |
·谐振腔腔型选择 | 第98-99页 |
·光学元件选择 | 第99-101页 |
·折叠谐振腔像散补偿 | 第101-105页 |
·实验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105-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脉冲LD侧面泵浦Nd:YAG陶瓷/BBO电光调Q/LBO腔外倍频高能量、高峰值功率、窄脉宽紫外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110-126页 |
·355nm全固态紫外脉冲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110-118页 |
·实验装置 | 第110-113页 |
·实验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113-118页 |
·266nm全固态紫外脉冲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118-124页 |
·实验装置 | 第118-120页 |
·实验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120-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一、工作总结 | 第126-129页 |
1.本论文的总体研究目标 | 第126页 |
2.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 第126-129页 |
二、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