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新型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论文主要内容第11-13页
    参考文献第13-15页
第二章 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35页
    2.1 微结构光纤的理论基础第15-25页
        2.1.1 微结构光纤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2.1.2 微结构光纤的特性第16-19页
        2.1.3 微结构光纤的数值计算方法第19-21页
        2.1.4 微结构光纤的制备第21-25页
    2.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25-29页
        2.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基本原理第25-27页
        2.2.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分类第27-28页
        2.2.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应用第28-29页
    2.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5页
第三章 基于微结构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设计第35-51页
    3.1 传感器的结构设计第36-37页
    3.2 等离子体激发第37-39页
    3.3 传感器灵敏度的分析第39-43页
    3.4 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因素第43-47页
        3.4.1 金属膜层的对于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2 MOF结构参数对于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第四章 微结构光纤纳米金颗粒的组装实验第51-61页
    4.1 微结构光纤纳米材料填充研究的现状第51-55页
    4.2 实验方案的设计第55-58页
        4.2.1 自组装单层膜技术第55页
        4.2.2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第55-57页
        4.2.3 实验测试技术第57-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类的统计机器翻译领域自适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混淆网络的机器翻译系统融合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