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s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13-2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4-28页
        一、 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二、 研究框架第25-26页
        三、 研究创新点第26-28页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指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取向第28-40页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8-29页
        二、 公共产品与治理理论第29-31页
    第二节 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第31-35页
        一、 管理控制系统理论第31-32页
        二、 绩效评估的方法理论第32-35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指标构建的价值取向第35-40页
        一、 持续发展取向第35-36页
        二、 民生改善取向第36-38页
        三、 社会公正取向第38-40页
第三章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第40-64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概念的界定第40-43页
        一、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界定的意义第40-41页
        二、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界定视角第41-43页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第43-52页
        一、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方法第43-48页
        二、 层次分析法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契合性第48-49页
        三、 层次分析法与现有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第49-52页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第52-64页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52-53页
        二、 指标构建的维度选择第53-55页
        三、 指标遴选与指标内容第55-60页
        四、 指标说明与结构解析第60-64页
第四章 权重调查:绩效评估的三元主体第64-80页
    第一节 三元主体评估的理论分析与操作方法第64-67页
        一、 三元主体评估的可行性分析第64-66页
        二、 德尔菲法与实践调查的“双元”操作第66-67页
    第二节 政府官员评估第67-71页
        一、 “政府官员”评估的优缺点及其界定与选择第67-68页
        二、 政府官员评估的权重结果第68-71页
    第三节 普通群众评估第71-75页
        一、 “普通群众”评估的优缺点及其界定与选择第71-72页
        二、 普通群众评估的权重结果第72-75页
    第四节 专家学者评估第75-80页
        一、 “专家学者”评估的优缺点及其界定与选择第75-76页
        二、 专家学者评估的权重结果第76-80页
第五章 权重比较:绩效评估指标优化的困境第80-90页
    第一节 三元主体评估结果的共性分析第80-82页
        一、 三元主体共同关注的公共服务指标类别第80-81页
        二、 公共服务指标中的重心定位与中心偏向第81页
        三、 各服务指标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与依存性第81-82页
    第二节 三元主体评估结果的异性分析第82-86页
        一、 三元主体在评估中的不同侧重第82-83页
        二、 专家评估结果中的实用性问题第83-84页
        三、 公务员评估结果中的立场问题第84-85页
        四、 群众评估结果中的可信度问题第85-86页
    第三节 指标优化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问题第86-90页
        一、 公共服务指标中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转化问题第86-87页
        二、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无差异化和非均衡性问题第87页
        三、 公共服务指标类别中的敏感性与非敏感性问题第87-88页
        四、 公共服务指标体系中的系统性与去脆弱性问题第88-90页
第六章 路径选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对策第90-100页
    第一节 共性的强化与维持第90-92页
        一、 强化三元主体共同关注的公共服务指标第90页
        二、 追踪指标共同性的重心聚焦和中心转移第90-91页
        三、 注重宏观共性中求同和微观共性中求异第91-92页
    第二节 异性的辨别与处置第92-96页
        一、 协调好不同人群之间对公共服务的要求第92-93页
        二、 克服专家学者的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第93-94页
        三、 协调官员职务立场与个人立场之间关系第94-95页
        四、 优化公众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的信度第95-96页
    第三节 其他可能的优化策略第96-100页
        一、 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兼顾个性化与统一性第96-97页
        二、 注重服务提供中公共与私人利益的交织第97页
        三、 注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立体性”第97-98页
        四、 探寻公共服务指标体系优化的技术路径第98-100页
总结与展望第100-103页
附录第10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项目第120-121页
后记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
下一篇:Tea Polyphenols Biosynthesis and Genes Expression Control in Tea (Camellia S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