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中国传统元素——民族独特的艺术语言 | 第15-29页 |
| ·中国传统元素的含义 | 第15-16页 |
| ·中国传统元素成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 | 第15页 |
| ·中国传统元素是民族性的体现 | 第15-16页 |
| ·中国传统元素的构成要素 | 第16-22页 |
| ·工艺类 | 第17-18页 |
| ·民俗民风类 | 第18-20页 |
| ·艺术类 | 第20-21页 |
| ·宗教类 | 第21-22页 |
| ·中国传统元素的民族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 第22-23页 |
| ·民族艺术特色 | 第22页 |
| ·审美特征 | 第22-23页 |
| ·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 | 第23-27页 |
| ·从具象到抽象中的形式美感 | 第23-24页 |
| ·从无到有中的图形综合创造 | 第24-25页 |
| ·民俗生活中诸神护佑图形样式 | 第25-27页 |
| ·刀剪中的民俗化艺术样式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中国传统元素对动画角色设计风格的影响 | 第29-39页 |
| ·造型样式是动画角色设计直接的造型来源 | 第29-34页 |
| ·超越表象的造型观念 | 第29-32页 |
| ·线造型的独特方法 | 第32-34页 |
| ·夸张与概括 | 第34页 |
| ·形式和材料的多样性使动画角色丰富多彩 | 第34-35页 |
| ·色彩是动画角色艺术直观的视觉形象 | 第35-37页 |
| ·我国民间的色彩体系 | 第35-36页 |
| ·色彩在动画中的特性 | 第36-37页 |
| ·文化内涵让动画角色更具民族性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中国传统元素的动画角色设计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 第39-49页 |
| ·动画角色设计与传统艺术相互渗透 | 第39-40页 |
| ·动画角色设计的发展以传统艺术为依托 | 第39-40页 |
| ·动画语言的通用性是宣扬传统艺术的直接方式 | 第40页 |
| ·传统元素动画角色表现传统艺术的思维展现 | 第40-43页 |
| ·对传统艺术表象的提取和梳理 | 第40-41页 |
| ·对传统艺术语义的联结与编码 | 第41-42页 |
| ·对传统艺术视像的处理和传达 | 第42-43页 |
|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视像形态 | 第43-47页 |
| ·传统元素外延性表征 | 第44-45页 |
| ·传统元素的内涵性表意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5章 中国传统元素的动画角色设计与现代观念的融合 | 第49-55页 |
|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融合的必然性 | 第49-50页 |
| ·现代设计的复古潮流 | 第49-50页 |
| ·中国传统元素获得重视 | 第50页 |
| ·动画角色设计观念的时代性 | 第50-52页 |
| ·体现了动画角色的时代特色 | 第50-51页 |
| ·丰富了动画角色设计的文化内涵 | 第51页 |
| ·增强了动画角色设计视觉语言的亲和力 | 第51-52页 |
| ·动画角色设计的传承性 | 第52-54页 |
| ·传统艺术的象征手法继承 | 第52-53页 |
| ·传统艺术审美观念的继承 | 第53-54页 |
| ·传统艺术中意境的继承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