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基于波动理论损伤检测 | 第8-11页 |
1.2.1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 | 第8-9页 |
1.2.2 声发射技术 | 第9-11页 |
1.3 光纤超声传感器技术 | 第11页 |
1.4 基于M-Z干涉仪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3 基于M-Z干涉仪光纤传感器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Mach-Zehnder干涉仪基本原理 | 第15-31页 |
2.1 Mach-Zehnder干涉仪原理 | 第15-17页 |
2.2 初始相位差与应力波幅值影响原理 | 第17-21页 |
2.2.1 正交偏置原理 | 第17-19页 |
2.2.2 直流相位跟踪法 | 第19-21页 |
2.3 光的偏振态对应力波测量的影响 | 第21-26页 |
2.3.1 M-Z干涉仪声发射检测的偏振衰落分析 | 第22-25页 |
2.3.2 单模光纤偏振不稳定的因素[38] | 第25页 |
2.3.3 抗偏振衰落的办法 | 第25-26页 |
2.4 应力波与光纤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 第26-29页 |
2.4.1 应力应变效应 | 第26-29页 |
2.4.2 温度效应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光纤超声传感器的圆管损伤监测 | 第31-51页 |
3.1 圆管中的导波基本理论 | 第31-35页 |
3.1.1 导波传播特性与模态选择 | 第32-34页 |
3.1.2 频散曲线 | 第34-35页 |
3.2 螺旋型光纤传感器在圆管中的相位差理论推导 | 第35-38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38-44页 |
3.3.1 激励信号 | 第38-39页 |
3.3.2 试验系统 | 第39-40页 |
3.3.3 激励频率选取 | 第40-42页 |
3.3.4 光纤长度的选取 | 第42-43页 |
3.3.5 对称激励压电片个数对信号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损伤检测 | 第44-50页 |
3.4.1 A处损伤识别 | 第45-48页 |
3.4.2 B处损伤识别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光纤超声传感器的混凝土声发射信号检测 | 第51-69页 |
4.1 圆柱型光纤声发射传感器 | 第51-52页 |
4.2 光纤传感器频响特性 | 第52-57页 |
4.2.1 铝板中的导波和频散曲线 | 第52-53页 |
4.2.2 试验方案 | 第53-57页 |
4.3 新型光纤超声传感器的混凝土梁声发射试验 | 第57-67页 |
4.3.1 混凝土声发射简介 | 第58-60页 |
4.3.2 混凝土梁的损伤声发射试验 | 第60-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