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系数研究的两个问题深入探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中美场地分类关系的研究第13-16页
        1.2.2 场地系数的研究第16-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9-21页
第2章 本文的数据说明第21-27页
    2.1 剪切波速统计资料的收集与选取第21-23页
        2.1.1 剪切波速数据来源第21-22页
        2.1.2 数据在各场地类别上的分布第22-23页
    2.2 强地震动数据第23-26页
        2.2.1 NGA-West2强地震动数据库介绍第23-25页
        2.2.2 本文强地震动数据基础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中美场地分类的换算第27-38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中美两国场地分类的比较第27-29页
    3.3 建立V_(s30)与V_(s20)的对应关系第29-34页
    3.4 估算覆盖层的厚度,换算成中国场地类别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对新地震区划图场地系数的论证第38-51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地震动数据分组方案第38-44页
    4.3 各分组的水平向平均谱特征第44-48页
    4.4 新区划图推荐的场地系数与统计分析特征的比较第48-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竖向设计反应谱第51-65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各类场地各分组竖向地震动的平均反应谱第51-55页
    5.3 各分组水平向与竖向平均谱对比第55-57页
    5.4 两个方向反应谱采用不同的特征周期第57-60页
    5.5 竖向设计反应谱的建议第60-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式连接的中心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研究
下一篇:基于光纤超声波动传感技术的主动和被动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