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简正波理论 | 第13-19页 |
2.1 波动方程 | 第13-14页 |
2.2 简正波模型 | 第14-16页 |
2.3 KRAKEN简介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模态闪烁指数 | 第19-31页 |
3.1 模态闪烁指数的定义 | 第19-21页 |
3.2 模态闪烁指数的性质 | 第21-26页 |
3.2.1 模态闪烁指数公式推导 | 第21-24页 |
3.2.2 模态闪烁指数特性仿真 | 第24-26页 |
3.3 模态闪烁指数其他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3.3.1 目标声源级对模态闪烁指数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2 距离对模态闪烁指数的影响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 | 第31-47页 |
4.1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 | 第31-32页 |
4.1.1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的定义 | 第31-32页 |
4.1.2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的估计 | 第32页 |
4.2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的性质 | 第32-35页 |
4.2.1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随声源深度的变化 | 第32-34页 |
4.2.2 目标声源级和距离对修正模态闪烁指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修正模态闪烁指数方法进行目标深度分类 | 第35-39页 |
4.4 目标深度分类方法的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4.4.1 频率失配 | 第39-41页 |
4.4.2 海深失配 | 第41-42页 |
4.5 方法对声速剖面的普适性 | 第42-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修正闪烁指数在深海中的应用 | 第47-59页 |
5.1 深海Munk声速剖面下特性研究 | 第47-50页 |
5.1.1 特性仿真 | 第47-49页 |
5.1.2 目标深度分类结果仿真 | 第49-50页 |
5.2 有混合层声速剖面下特性研究 | 第50-53页 |
5.2.1 特性仿真 | 第50-52页 |
5.2.2 目标深度分类结果 | 第52-53页 |
5.3 北冰洋典型声速剖面下特性研究 | 第53-56页 |
5.3.1 特性仿真 | 第53-55页 |
5.3.2 目标深度分类结果 | 第55-56页 |
5.4 目标声源位置起伏的影响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