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情况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 第12-13页 |
(一) 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 | 第12页 |
(二) 文本分析法 | 第12页 |
(三) 文献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动漫的意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13-24页 |
一、动漫的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漫画 | 第13页 |
(二) 动画 | 第13-15页 |
二、动漫的特点分析 | 第15-16页 |
(一) 娱乐性 | 第15页 |
(二) 教育性 | 第15-16页 |
(三) 虚拟性 | 第16页 |
(四) 仿真性 | 第16页 |
三、动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16-24页 |
(一) 政治宣传功能 | 第17-19页 |
(二) 文化认同功能 | 第19-20页 |
(三) 道德教化功能 | 第20-22页 |
(四) 价值导向功能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动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 第24-31页 |
一、动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心理机制 | 第24-26页 |
(一) 从“真善美”到“美善真”的审美机制 | 第24页 |
(二) 个体接受动漫传播内容的涵化机制 | 第24-26页 |
二、动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程概述 | 第26-28页 |
(一) 抗战时期救亡漫画宣传队与漫画宣传运动 | 第26页 |
(二)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动漫画教育运动 | 第26-27页 |
(三) 改革开放时期动漫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第27-28页 |
三、制约动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 | 第28-31页 |
(一) 动漫主角道德标准超越世俗需求 | 第28页 |
(二) 动漫说教意味浓与教化形式落后 | 第28-29页 |
(三) 成人视域解读忽视儿童的真需求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动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透视 | 第31-39页 |
一、动漫以“内容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1-35页 |
(一) 善即是美:动漫作品中的道德观教育意蕴 | 第31-32页 |
(二) 群己之别:动漫作品中的价值观教育意蕴 | 第32-33页 |
(三) 自然之美:动漫作品中的生态伦理观教育 | 第33-34页 |
(四) 民族文化:动漫作品中的文化认同感教育 | 第34-35页 |
二、动漫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负面效应 | 第35-39页 |
(一) 角色混乱:同性恋与未成年性犯罪 | 第35-36页 |
(二) 暴力崇拜:内隐攻击性与校园欺凌 | 第36-37页 |
(三) 模糊界限:儿童成人化与成人儿童化 | 第37-38页 |
(四) 御宅一族:回避真实社交与自我孤立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动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分析 | 第39-50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形式美”:动漫课程资源 | 第39-44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动漫资源的选择原则 | 第39-41页 |
(二) 动漫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三) 动漫在思想政治教育试题命制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二、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美”:动漫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 第44-46页 |
(一) 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动漫资源的选择原则 | 第44-45页 |
(二) 动漫架设校园公共区域的展示平台 | 第45-46页 |
(三) 动漫塑造校园生活社区的人文景观 | 第46页 |
三、规范引导动漫产业与优化动漫内容 | 第46-50页 |
(一) 加快建立动漫作品的内容分级制度 | 第46-47页 |
(二) 创立动漫行业自律规范与自治组织 | 第47页 |
(三) 完善法律行规遏制不良动漫蔓延 | 第47-48页 |
(四) 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当代新解读 | 第48页 |
(五) 挖掘现代伦理困境作为动漫资源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A | 第51-52页 |
附录B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一、著作类 | 第55-57页 |
二、论文类 | 第57-60页 |
三、文件类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校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