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金钗石斛的种质保存、遗传多样性及叶绿体基因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第10-13页
    1.2 遗传多样性第13-19页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14-15页
        1.2.2 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第15-18页
        1.2.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 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第19页
    1.4 石斛属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第19-23页
        1.4.1 石斛属的概况第19-20页
        1.4.2 石斛属种质保护的遗传学研究第20-21页
        1.4.3 石斛属植物种质保护面临的挑战第21-23页
    1.5 金钗石斛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金钗石斛的种质保存第26-36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6-30页
        2.1.1 材料第26页
        2.1.2 方法第26-30页
    2.2 结果和分析第30-33页
        2.2.1 单因素实验结果统计第30-31页
        2.2.2 交实验结果统计第31-33页
        2.2.3 组织培养第33页
    2.3 讨论第33-36页
        2.3.1 各因素水平对金钗石斛结实率的影响第34页
        2.3.2 正交实验设计在金钗石斛结实率提高中的应用第34-35页
        2.3.3 种质保存的意义第35-36页
第3章 金钗石斛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3.2.1 实验材料与保存第37-38页
        3.2.2 微卫星数据的获取及质量控制第38-39页
        3.2.3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9页
        3.2.4 居群遗传结构分析第39-40页
        3.2.5 离隔离格局检验第40页
        3.2.6 瓶颈效应及遗传障碍检测第40-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3.3.1 居群遗传多样性第41-42页
        3.3.2 居群的遗传结构第42-45页
        3.3.3 基因流第45-46页
        3.3.4 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第46-48页
    3.4 讨论第48-54页
        3.4.1 遗传多样性以及居群结构第48-50页
        3.4.2 最近的统计事件第50-51页
        3.4.3 金钗石斛保护和管理策略第51-54页
第4章 金钗石斛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4.2.1 材料第54页
        4.2.2 DNA的提取和纯化第54-55页
        4.2.3 测序文库的构建、序列的组装第55-56页
        4.2.4 基因标注第56页
        4.2.5 金钗石斛叶绿体基因组提交至DDBJ第56页
        4.2.6 金钗石斛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第56页
        4.2.7 金钗石斛cpSSR的开发第56-5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7-63页
        4.3.1 金钗石斛的测序结果第57页
        4.3.2 金钗石斛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分析第57-58页
        4.3.3 金钗石斛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第58-62页
        4.3.4 金钗石斛的cpSSR第62-63页
    4.4 讨论第63-66页
        4.4.1 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在兰科植物中的应用第63-64页
        4.4.2 石斛属比较基因组的应用前景第64-66页
第5章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片段和real-time PCR技术鉴别金钗石斛药材第66-79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7-72页
        5.2.1 样本的采集与保存第67-68页
        5.2.2 方法第68-72页
            5.2.2.1 DNA提取第68-69页
            5.2.2.2 ycf1和trnL-trnF序列的获得第69-70页
            5.2.2.3 系统发生分析与特异性位点的获得第70-71页
            5.2.2.4 叶绿体片段预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第71页
            5.2.2.5 基于SYBR Green Ⅰ的real-time PCR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第71-72页
    5.3 结果和分析第72-76页
        5.3.1 ycf1和trnL-trnF序列第72-74页
        5.3.2 鉴定金钗石斛的特异性位点第74-76页
    5.4 讨论第76-79页
        5.4.1 real-time PCR技术与种质鉴别第76-77页
        5.4.2 叶绿体基因组片段在real-time PCR技术中的应用第77-7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6.1 结论第79-81页
    6.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106页
附录第106-10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GC-1α的外周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整合调控网络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树皮栖生黏菌物种多样性和黏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