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价值损益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3.1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4 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4.1 逻辑框架 | 第14-15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背景介绍 | 第16-22页 |
2.1 多元化的起源与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2.1.1 多元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2.1.2 当前多元化效应的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2.2 多元化的度量方法 | 第18-19页 |
2.3 企业绩效的度量 | 第19-21页 |
2.3.1 会计绩效法 | 第19页 |
2.3.2 股价绩效法 | 第19-20页 |
2.3.3 托宾Q值法 | 第20页 |
2.3.4 超额价值法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22-36页 |
3.1 多元化动机 | 第22-24页 |
3.1.1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2-23页 |
3.1.2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3页 |
3.1.3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3.2 多元化的收益与成本 | 第24-28页 |
3.2.1 多元化经营的收益 | 第24-26页 |
3.2.2 多元化经营的成本 | 第26-28页 |
3.3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损益 | 第28-35页 |
3.3.1 国外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成果 | 第28-32页 |
3.3.2 国内关于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实证设计及描述性统计 | 第36-42页 |
4.1 样本选取 | 第36-3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4.3 变量选取 | 第38-39页 |
4.4 描述性统计 | 第39-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2-55页 |
5.1 多元化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5.2 多元化折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5.3 模型修正 | 第46-51页 |
5.4 企业增长与多元化经营 | 第51-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5-56页 |
6.2 后续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