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一、 皖北地区概况 | 第8-10页 |
二、 皖北方言研究的简况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四、 本文的选点依据、材料来源和发音人情况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皖北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 | 第12-63页 |
第一节 皖北方言词汇的内部比较 | 第12-28页 |
一、 皖北方言词汇的共同性 | 第13-18页 |
1.1 七点完全一致的词语 | 第13-15页 |
1.2 六点完全一致的词语 | 第15-16页 |
1.3 五点完全一致的词语 | 第16-17页 |
1.4 四点完全一致的词语 | 第17-18页 |
二、 皖北方言词汇的差异性 | 第18-25页 |
2.1 从词语例外点看皖北方言词汇的地域差异兼及内部的大致分片 | 第19-21页 |
2.2 皖北方言七个点词语分歧举例 | 第21-25页 |
三、 皖北方言词语差异的主要类型 | 第25-27页 |
3.1 同实异名 | 第25-26页 |
3.2 同形异实 | 第26页 |
3.3 词义差异 | 第26-27页 |
3.4 语素差异 | 第27页 |
3.5 城乡差异 | 第27页 |
四、 皖北方言词汇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皖北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比较 | 第28-49页 |
一、 与苏北徐州方言词汇的比较 | 第28-33页 |
1.1 皖北方言与徐州方言相同的词语 | 第28-32页 |
1.2 皖北方言与徐州方言不同的词语 | 第32-33页 |
二、 与鲁南济宁方言词汇的比较 | 第33-38页 |
2.1 皖北方言与济宁方言相同的词语 | 第33-36页 |
2.2 皖北方言与济宁方言不同的词语 | 第36-38页 |
三、 与豫东商丘方言词汇的比较 | 第38-42页 |
3.1 皖北方言与商丘方言相同的词语 | 第38-41页 |
3.2 皖北方言与商丘方言不相同的词语 | 第41-42页 |
四、 与皖中合肥方言词汇的比较 | 第42-46页 |
4.1 皖北方言与合肥方言相同的词语 | 第42-44页 |
4.2 皖北方言与合肥方言不同的词语 | 第44-46页 |
五、 皖北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的亲疏关系及其原因 | 第46-47页 |
5.1 皖北方言与周边方言亲疏关系的内部原因 | 第46-47页 |
5.2 皖北方言与周边方言亲疏关系的外部原因 | 第47页 |
六、 皖北方言词汇向江淮官话的过渡性特点 | 第47-49页 |
6.1 从构词特点看皖北方言的过渡性 | 第47-48页 |
6.2 从特征词语看皖北方言的过渡性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皖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 | 第49-63页 |
一、 词义比较 | 第49-53页 |
1.1 词汇意义 | 第49-50页 |
1.2 语法意义 | 第50-52页 |
1.3 修辞意义 | 第52-53页 |
二、 词形比较 | 第53-60页 |
2.1 构词形式差异 | 第53-57页 |
2.2 命名角度差异 | 第57-60页 |
三、 词源比较 | 第60-63页 |
3.1 古语词 | 第61页 |
3.2 借用词 | 第61-62页 |
3.3 地方词 | 第62-63页 |
第三章 皖北七市方言词汇的纵向比较 | 第63-87页 |
第一节 皖北方言词汇与古代汉语的比较 | 第63-74页 |
一、 皖北方言词汇与古代汉语的关系 | 第63页 |
二、 皖北方言与古代汉语相同的词语 | 第63-74页 |
2.1 见于魏晋以前的词语 | 第64-68页 |
2.2 见于两汉以后晚唐以前的词语 | 第68-74页 |
第二节 皖北方言词汇与近代汉语的比较 | 第74-87页 |
一、 皖北方言与近代汉语的关系 | 第74页 |
二、 皖北方言与近代汉语相同的词语 | 第74-87页 |
2.1 见于晚唐宋元时期的词语 | 第74-81页 |
2.2 见于明清时期的词语 | 第81-87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87-8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134页 |
附录一 皖北七个方言点的音系 | 第92-97页 |
附录二 皖北4点以上一致常用方言词语 | 第97-113页 |
附录三 皖北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语 | 第113-132页 |
附录四 皖北方言分布图 | 第132-133页 |
附录五 本人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33-134页 |
后记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