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小反刍兽疫概述 | 第8-20页 |
1.1 PPR流行病学特点 | 第8-11页 |
1.1.1 PPR全球流行情况 | 第8-9页 |
1.1.2 PPR中国流行情况 | 第9-10页 |
1.1.3 PPR疫情分布特点 | 第10页 |
1.1.4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 | 第10-11页 |
1.2 PPRV病原学特征 | 第11-13页 |
1.2.1 PPRV特性 | 第11页 |
1.2.2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1.3 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1.4 病理变化 | 第14-15页 |
1.4.1 眼观病理变化 | 第14页 |
1.4.2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14-15页 |
1.5 诊断 | 第15-16页 |
1.5.1 病毒中和试验 | 第15页 |
1.5.2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第15页 |
1.5.3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 第15-16页 |
1.5.4 胶体金的诊断 | 第16页 |
1.5.5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法 | 第16页 |
1.5.6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 第16页 |
1.5.7 对流免疫电泳 | 第16页 |
1.6 防控 | 第16-19页 |
1.6.1 PPR的防治及消毒 | 第16-17页 |
1.6.2 PPR疫苗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6.3 PPR全球消灭计划 | 第18-19页 |
1.7 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的诊断 | 第20-31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1.1 病料 | 第20页 |
2.1.2 引物 | 第20页 |
2.1.3 所用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1.4 仪器及耗材 | 第21页 |
2.2 方法 | 第21-25页 |
2.2.1 新疆南疆PPR初步诊断 | 第21页 |
2.2.2 新疆南疆PPR实验室诊断 | 第21-25页 |
2.3 结果 | 第25-28页 |
2.3.1 发病情况 | 第25-26页 |
2.3.2 临床症状 | 第26页 |
2.3.3 病理学检查 | 第26-28页 |
2.3.4 PPRV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28页 |
2.3.5 PPRV N基因序列测序Blast比对结果 | 第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2.4.1 PPR的诊断 | 第28-29页 |
2.4.2 PPR鉴别诊断 | 第29页 |
2.4.3 PPRV对于绵羊致病机理分析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 第31-55页 |
3.1 材料 | 第31-36页 |
3.1.1 病料 | 第31页 |
3.1.2 引物 | 第31页 |
3.1.3 所用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3.1.4 仪器及耗材 | 第32页 |
3.1.5 参考基因序列 | 第32-36页 |
3.2 方法 | 第36-37页 |
3.2.1 PPRV核酸的提取 | 第36页 |
3.2.2 PPRV全基因序列扩增 | 第36页 |
3.2.3 PPRV全基因及N、F基因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3.3 结果 | 第37-49页 |
3.3.1 PPRV全基因PCR检测 | 第37页 |
3.3.2 PPRV全基因序列分析 | 第37-41页 |
3.3.3 PPRV N基因序列分析 | 第41-45页 |
3.3.4 PPRV F基因序列分析 | 第45-49页 |
3.4 讨论 | 第49-54页 |
3.4.1 PPRV全基因序列分析 | 第49-51页 |
3.4.2 PPRV N基因序列分析 | 第51-52页 |
3.4.3 PPRV F基因序列分析 | 第52-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