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抗战时期贺麟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原因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家庭和教育的影响 | 第13-16页 |
第二节 贺麟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长期思考与苦苦求索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民族危机以及抗战救国时代潮流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学说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贺麟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自信力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民族复兴的途径——学术建国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民族复兴的本质——儒家文化的复兴 | 第25-28页 |
第四节 民族复兴的基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贺麟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寓于学术研究过程中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儒家理念浓厚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充满基督教情怀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寄希望于国民党蒋介石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抗战时期贺麟民族复兴思想的影响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对抗战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对新儒学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对现代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