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中“X面”、“X方”等方位结构的探析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章《仪礼》成书年代的考证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一节《仪礼》的名称 | 第12页 |
| 第二节《仪礼》的作者及其写作时间 | 第12-14页 |
| 第二章《仪礼》中的方位结构 | 第14-24页 |
| 第一节 方位结构的种类 | 第14-18页 |
| 一、“X+方位词”结构 | 第14-17页 |
| 二、“方位词+名词”结构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方位词及方位结构所充当的句子成分 | 第18-24页 |
| 一、定语 | 第18-20页 |
| 二、状语 | 第20页 |
| 三、宾语 | 第20-22页 |
| 四、主语 | 第22页 |
| 五、谓语 | 第22-24页 |
| 第三章《仪礼》中的X面结构 | 第24-41页 |
| 第一节 X面结构的性质 | 第24-25页 |
| 一、状动结构 | 第24-25页 |
| 二、方位结构的的使动用法 | 第25页 |
| 三、倒置的动宾结构 | 第25页 |
| 第二节 从语义层面看《仪礼》中的X面结构 | 第25-30页 |
| 一、现代汉语中“面”的义项 | 第25-26页 |
| 二、古代汉语中“面”的义项 | 第26页 |
| 三、《仪礼》中“面”的义项 | 第26-30页 |
| 第三节 从语法层面看《仪礼》中的X面结构 | 第30-35页 |
| 一、状动结构 | 第30-31页 |
| 二、倒置的动宾结构 | 第31-32页 |
| 三、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 第32-35页 |
| 第四节 X面结构的搭配情况 | 第35-37页 |
| 第五节“面”的义项演变及词缀化过程 | 第37-41页 |
| 一、“面”的义项演变过程 | 第37-39页 |
| 二、“X面”结构中“面”的词缀化过程 | 第39-41页 |
| 第四章《仪礼》中的“X方”结构 | 第41-51页 |
| 第一节 从语义层面看《仪礼》中的“X方”结构 | 第41-45页 |
| 一、现代汉语中“方”的义项 | 第41-42页 |
| 二、古代汉语中“方”的义项 | 第42页 |
| 三、《仪礼》中“方”的义项 | 第42-45页 |
| 第二节 从语法层面看《仪礼》中的“X方”结构 | 第45-48页 |
| 一、南方 | 第45页 |
| 二、北方 | 第45-46页 |
| 三、东方 | 第46-47页 |
| 四、西方 | 第47-48页 |
| 第三节 《仪礼》中“X方”结构的不对称分布探析 | 第48-51页 |
| 一、《仪礼》中“X方”结构的不对称现象 | 第48-49页 |
| 二、“X方”结构内部不对称现象的根源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