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五化”协调发展评价及其驱动力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内涵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工业化内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内涵 | 第16页 |
第三节 城镇化内涵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信息化内涵 | 第17-18页 |
第五节 绿色化内涵 | 第18-19页 |
第六节 协调发展内涵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中国地区“五化”协调综合评价 | 第20-32页 |
第一节 中国地区“五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 第20-23页 |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0-21页 |
二、我国“五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中国地区“五化”评价数据与指标权重 | 第23-25页 |
一、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 第23页 |
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中国地区“五化”发展指数测算 | 第25-32页 |
第四章 中国地区“五化”协调度及驱动力分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中国地区“五化”协调度 | 第32-38页 |
一、“五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 第32-35页 |
二、中国地区“五化”发展协调度测算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中国地区“五化”驱动力分析 | 第38-43页 |
一、GM(1,N)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二、中国地区“五化”发展驱动力模型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总结全文及政策涵义 | 第43-47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发展建议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