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3-25页 |
2.1 中职生的相关概述 | 第13-16页 |
2.1.1 中职生的特点 | 第13-14页 |
2.1.2 中职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1.3 中职生产生心理危机原因概述 | 第15-16页 |
2.2 自杀的相关概述 | 第16-19页 |
2.2.1 自杀的界定与分类 | 第16-17页 |
2.2.2 自杀的心理过程 | 第17-18页 |
2.2.3 自杀的成因 | 第18-19页 |
2.3 青少年自杀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3.1 青少年学生的自杀率 | 第20页 |
2.3.2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类型、特点及心理过程 | 第20-21页 |
2.3.3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4 自杀评估工具的研究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职生自杀危机评估问卷编制的研究构思 | 第25-28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案 | 第25-26页 |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3.3.1 中职生自杀危机评估问卷项目的设计 | 第26-27页 |
3.3.2 探索合理的中职生自杀危机理论模型 | 第27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第4章 中职生自杀危机评估问卷的编制过程 | 第28-45页 |
4.1 文献查阅和深度访谈 | 第28页 |
4.2 问卷项目的建立 | 第28-29页 |
4.3 预测问卷的开发与施测 | 第29-30页 |
4.3.1 预测问卷的形成 | 第29页 |
4.3.2 预测问卷的施测 | 第29-30页 |
4.4 预测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30-38页 |
4.4.1 项目分析 | 第30-31页 |
4.4.2 信度分析 | 第31-33页 |
4.4.3 效度分析 | 第33-34页 |
4.4.4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4.5 正式问卷的形成与施测 | 第38页 |
4.5.1 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38页 |
4.5.2 正式施测 | 第38页 |
4.6 正式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38-45页 |
4.6.1 项目分析 | 第39-40页 |
4.6.2 信度分析 | 第40-41页 |
4.6.3 效度检验 | 第41-42页 |
4.6.4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4.6.5 正式问卷的确定 | 第43-44页 |
4.6.6 自编问卷划界分参考值的确定 | 第44-45页 |
第5章 现状分析 | 第45-50页 |
5.1 总体情况 | 第45-46页 |
5.1.1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布情况 | 第45-46页 |
5.1.2 中职生自杀危机评估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得分情况 | 第46页 |
5.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中职生自杀危机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 第46-50页 |
5.2.1 中职生自杀危机的性别差异 | 第46-47页 |
5.2.2 中职生自杀危机的生源地差异 | 第47页 |
5.2.3 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子女类型差异 | 第47-48页 |
5.2.4 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家庭结构差异 | 第48-49页 |
5.2.5 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 | 第49-50页 |
第6章 讨论 | 第50-56页 |
6.1 问卷的编制 | 第50-52页 |
6.1.1 问卷项目的筛选 | 第50页 |
6.1.2 问卷的信效度 | 第50-51页 |
6.1.3 量表的结构效度 | 第51页 |
6.1.4 量表参考划界分的确定 | 第51-52页 |
6.2 中职生自杀危机总体状况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分析 | 第52-56页 |
6.2.1 中职生自杀危机总体状况分析 | 第52页 |
6.2.2 性别与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关系 | 第52-53页 |
6.2.3 生源地与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关系 | 第53页 |
6.2.4 子女类型与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关系 | 第53-54页 |
6.2.5 家庭结构与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关系 | 第54页 |
6.2.6 家庭经济状况与中职生自杀危机的关系 | 第54-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7页 |
第8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8.1 研究不足 | 第57页 |
8.1.1 被试 | 第57页 |
8.1.2 问卷的编制 | 第57页 |
8.1.3 问卷划界分的确定有待进一步地探讨 | 第57页 |
8.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