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声学论文--建筑声学技术与设计论文

剧场多通道音响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剧场多通道音响技术的目的第9-10页
    1.3 国内外剧场多通道音响系统使用情况第10-16页
        1.3.1 IOSONO 3D全息音响系统第10-14页
        1.3.2 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音响系统第14-16页
    1.4 剧场使用多通道扩声的优点和意义第16-17页
第2章 典型技术方法介绍第17-33页
    2.1 多通道可变声场的概念第17-18页
    2.2 可变声场的几个重要参量第18-22页
        2.2.1 混响时间第18-19页
        2.2.2 关于RT20和RT30第19页
        2.2.3 最佳混响时间第19-20页
        2.2.4 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第20页
        2.2.5 早期衰变时间EDT第20-21页
        2.2.6 早期反射声第21页
        2.2.7 声能比第21页
        2.2.8 噪声级第21-22页
    2.3 几种代表性技术方法的介绍第22-27页
        2.3.1 MCR多通道混响系统第22-24页
        2.3.2 ACS声场控制系统第24-26页
        2.3.3 VRAS可变室内声学系统第26-27页
    2.4 电声控制系统的声音效果和应用第27页
    2.5 声场设计的根本是解决声学问题第27-33页
        2.5.1 声反馈的产生第28-29页
        2.5.2 声反馈的解决办法第29-33页
第3章 应用与实践第33-53页
    3.1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声设计第33-35页
    3.2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多通道音响系统第35-43页
        3.2.1 音频工作站第36-37页
        3.2.2 音频信号处理器第37-40页
        3.2.3 扬声器系统第40-42页
        3.2.4 低频补偿第42-43页
    3.3 使用多通道扩声技术的情况统计第43-44页
    3.4 音乐戏剧《施特劳斯》中的多声道扩声第44-47页
        3.4.1 多通道音源的制作第44-45页
        3.4.2 声道分配第45页
        3.4.3 延时设置及效果调试第45-47页
    3.5 原创歌剧《西施》中的多通道创作第47-53页
第4章 运行和使用评价第53-59页
    4.1 设备运行情况第53-54页
    4.2 演出效果及专业反馈第54-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结论第59-63页
    5.1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技术局限性第59-61页
    5.2 总结剧场建设经验,展望发展方向,打造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剧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第67-81页
    附录1 歌剧院扩声系统图第67-76页
    附录2 歌剧院扩声系统设备清单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商银行操风、内控、合规管理三合一建设探讨--以常熟某银行为例
下一篇:潮州电厂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