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合作经济 | 第21页 |
2.1.2 合作金融 | 第21-22页 |
2.1.3 农村合作金融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合作金融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博弈论 | 第24-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3.1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3.1.1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 | 第28-29页 |
3.1.2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规模 | 第29-31页 |
3.1.3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2 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3.2.1 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 | 第33-35页 |
3.2.2 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规模 | 第35-36页 |
3.2.3 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面临的博弈困境 | 第38-53页 |
4.1 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 | 第38-42页 |
4.2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博弈 | 第42-48页 |
4.2.1 信用贷款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44-45页 |
4.2.2 诉诸法律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45-46页 |
4.2.3 抵押贷款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46-48页 |
4.3 组织内部“资金大户”与“普通农户”的合作博弈 | 第48-51页 |
4.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促使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走出困境的对策 | 第53-62页 |
5.1 优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 | 第53-56页 |
5.1.1 完善法律法规 | 第53-54页 |
5.1.2 提高农民素质 | 第54-55页 |
5.1.3 建立农村信用体系 | 第55-56页 |
5.1.4 加大政府支持 | 第56页 |
5.2 促进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 | 第56-60页 |
5.2.1 搭建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依法活动的平台 | 第58页 |
5.2.2 建立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 第58-59页 |
5.2.3 探索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适合的监管方式 | 第59页 |
5.2.4 促进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与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合作 | 第59-60页 |
5.3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中介 | 第60-61页 |
5.3.1 充分利用现有民间金融 | 第60页 |
5.3.2 防止农村金融中介盲目扩大规模 | 第60页 |
5.3.3 划分政策性金融中介和商业性金融中介 | 第60-61页 |
5.4 创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形式 | 第61页 |
5.5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