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ESCRT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1.1.1 ESCRT复合物 | 第13-15页 |
1.1.2 Vps4 | 第15-18页 |
1.1.3 ESCRT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8-22页 |
1.1.4 ESCRT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第22-24页 |
1.2 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 | 第24-26页 |
1.2.1 家蚕的生活史 | 第25页 |
1.2.2 家蚕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 第25-26页 |
1.3 RNA干扰及其应用进展 | 第26-3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Bm Vps4和Bm Vt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43页 |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33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2.2.1 基因序列分析 | 第33-35页 |
2.2.2 基因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2.2.3 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36页 |
2.2.4 结构域分析及三维结构建模 | 第36页 |
2.2.5 染色体定位 | 第36-37页 |
2.2.6 蛋白质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37-41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Bm Vps4和Bm Vta1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3-62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43-4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3.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44-46页 |
3.1.4 仪器 | 第46-47页 |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7-53页 |
3.2.1 总R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3.2.2 RNA反转录成c DNA | 第48-49页 |
3.2.3 PCR扩增Bm Vps4、Bm Vta1基因 | 第49-50页 |
3.2.4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3.2.5 重组蛋白Bm Vps4、Bm Vta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 第51页 |
3.2.6 Western Blot分析 | 第51-52页 |
3.2.7 质谱鉴定 | 第52页 |
3.2.8 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3.3.1 Bm Vps4和Bm Vta1基因克隆 | 第53-54页 |
3.3.2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54-57页 |
3.3.3 重组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57-59页 |
3.3.4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59-60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Bm Vps4和Bm Vta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62-70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6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2-66页 |
4.2.1 引物设计 | 第62-64页 |
4.2.2 瞬时表达质粒PIB-Bm Vps4-egfp、PIB-Bm Vta1-egfp的构建 | 第64-65页 |
4.2.3 转染家蚕Bm N细胞 | 第65页 |
4.2.4 Bm Vps4和Bm Vta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4.3.1 瞬时表达质粒p IB-Bm Vps4-egfp和p IB-Bm Vta1-egfp的构建 | 第66-67页 |
4.3.2 Bm Vps4和Bm Vta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67-68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Bm Vps4和Bm Vta1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分析 | 第70-79页 |
5.1 材料与试剂 | 第70-71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70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70-71页 |
5.1.3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5.2.1 Bm Vps4和Bm Vta1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分析 | 第71-72页 |
5.2.2 Bm Vps4和Bm Vta1基因在家蚕五龄幼虫不同组织器官的转录分析 | 第72页 |
5.2.3 Bm Vps4和Bm Vta1蛋白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 第72-73页 |
5.2.4 Bm Vps4和Bm Vta1蛋白在家蚕五龄幼虫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分析 | 第7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3-77页 |
5.3.1 Bm Vps4和Bm Vta1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分析 | 第73-74页 |
5.3.2 Bm Vps4和Bm Vta1基因在家蚕五龄幼虫不同组织器官的转录分析 | 第74-76页 |
5.3.3 Bm Vps4、Bm Vta1蛋白在家蚕蚕卵及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 第76-77页 |
5.3.4 Bm Vps4、Bm Vta1蛋白在家蚕五龄幼虫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分析 | 第77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RNA干扰Bm Vps4对家蚕变态发育的影响 | 第79-92页 |
6.1 材料与试剂 | 第79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6.1.2 实验试剂 | 第79页 |
6.1.3 实验仪器 | 第79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6.2.1 Bm Vps4小RNA干扰片段的设计 | 第79-80页 |
6.2.2 将小RNA干扰片段注射进入家蚕体内 | 第80页 |
6.2.3 家蚕变态发育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80-81页 |
6.2.4 总RNA的提取以及荧光定量PCR | 第81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81-88页 |
6.3.1 注射法对家蚕存活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6.3.2 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干扰效果 | 第82页 |
6.3.3 RNA干扰对家蚕变态发育的影响 | 第82-88页 |
6.4 讨论与小结 | 第88-92页 |
第七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感染家蚕Bm N细胞对Bm Vps4和Bm Vta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92-98页 |
7.1 材料与试剂 | 第93-94页 |
7.1.1 实验材料 | 第93页 |
7.1.2 实验试剂 | 第93-94页 |
7.2 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7.2.1 细胞复苏 | 第94页 |
7.2.2 细胞培养 | 第94页 |
7.2.3 病毒感染细胞 | 第94-95页 |
7.2.4 RNA提取、反转录与荧光定量PCR | 第95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95-96页 |
7.4 讨论与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1页 |
8.1 总结 | 第98-99页 |
8.2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1页 |
参加课题 | 第111-112页 |
附录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