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觉艺术史中的误读--以抽象表现主义和现代书法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 | 第11-12页 |
1.4 研究意义、价值与难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2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关于艺术误读 | 第13-16页 |
2.1 艺术误读的源起:文本误读 | 第13-14页 |
2.2 艺术误读与文本误读的差异 | 第14-16页 |
第3章 发展:艺术误读中不同层次的意义结构 | 第16-26页 |
3.1 关于“眨眼说” | 第16-17页 |
3.2 艺术领域内几种不同层次意义的误读 | 第17-25页 |
3.2.1“眨眼睛“与”“挤眼睛”的误读 | 第18-19页 |
3.2.2“模仿他人挤眼睛”的误读 | 第19-21页 |
3.2.3“练习之模仿他人挤眼睛”的误读 | 第21-23页 |
3.2.4 关于“假挤眼”的启示 | 第23-25页 |
3.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不同环节中的艺术误读 | 第26-32页 |
4.1 艺术创作环节中的误读 | 第26-29页 |
4.2 艺术理论/批评/历史等文字环节中的误读 | 第29-31页 |
4.3 艺术欣赏环节中的误读 | 第31-32页 |
第5章 典型案例细述艺术误读现象 | 第32-48页 |
5.1 误读典型案例中的交互性和争议性 | 第32-33页 |
5.2 误读典型案例中的交互性 | 第33-42页 |
5.2.1 关于点 | 第33-35页 |
5.2.2 关于线 | 第35-39页 |
5.2.3 关于面 | 第39-42页 |
5.3 误读典型案例中的争议性 | 第42-48页 |
5.3.1 一些争议的声音和语境的差异性 | 第42-44页 |
5.3.2 产生背景的相似性 | 第44-46页 |
5.3.3 争议的缘由 | 第46-4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