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对女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 | 第9-12页 |
(二)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研究 | 第12-15页 |
(三)国外对于女性地位的研究 | 第15页 |
三、文章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15-16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现状及问题 | 第17-31页 |
一、经济能力有所增强,但存在的局限性较多 | 第17-22页 |
(一)女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力明显增强 | 第18-19页 |
(二)女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二、文化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性别差异较大 | 第22-25页 |
(一)女性所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 第23页 |
(二)当前女性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三、参政能力提高,但参政议政的力度有限 | 第25-28页 |
(一)新时期女性政治权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 第26页 |
(二)女性政治权益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四、家庭地位有所提升,但仍受牵制 | 第28-30页 |
(一)家庭地位的提升 | 第28-29页 |
(二)家庭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五、对转型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反思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 | 第31-40页 |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 第31-32页 |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2-37页 |
(一)妇女受压迫是一个历史范畴 | 第32-33页 |
(二)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 第33-35页 |
(三)实现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 第35-37页 |
三、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面临的挑战 | 第37-40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问题解析 | 第40-48页 |
一、对转型时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解析 | 第40-41页 |
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女性发展的客观原因 | 第41-43页 |
(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高低 | 第41-42页 |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 | 第42-43页 |
三、女性自主意识不强是阻碍当前女性发展的主观原因 | 第43-45页 |
(一)构建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二)女性主体意识不强在转型时期中国的表现及影响 | 第44-45页 |
四、社会性别分工是阻碍当前女性发展的现实原因 | 第45-48页 |
(一)社会性别分工的概念 | 第45-46页 |
(二)社会性别分工在转型时期中国的表现 | 第46页 |
(三)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转型时期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路径探析 | 第48-52页 |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物质基础 | 第48-49页 |
二、平等的社会性别分工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 | 第49-50页 |
三、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女性发展的关键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