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1 棘皮动物的早期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1.1 棘皮动物的生殖细胞 | 第12页 |
| 1.2 棘皮动物的胚胎发育 | 第12-13页 |
| 1.3 棘皮动物的早期幼体发育 | 第13-14页 |
| 1.4 幼体的变态 | 第14-16页 |
| 2 仿刺参生长性状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3 海参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4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蓬莱玉参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 第18-28页 |
| 1 引言 | 第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2.1 亲体 | 第18页 |
| 2.2 产卵与受精 | 第18-19页 |
| 2.3 培养条件 | 第19页 |
| 2.4 观察方法 | 第19-20页 |
| 3 结果 | 第20-25页 |
| 3.1 排卵 | 第20页 |
| 3.2 胚胎发育 | 第20-21页 |
| 3.3 早期幼体发育 | 第21-23页 |
| 3.4 早期骨片发育 | 第23-24页 |
| 3.5 幼参体色变化 | 第24-25页 |
| 4 讨论 | 第25-26页 |
| 4.1 三种海参幼体发育时序的比较本 | 第25-26页 |
| 4.2 早期骨片发育 | 第26页 |
| 4.3 幼参体色变化 | 第26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蓬莱玉参的生长性状分析 | 第28-34页 |
| 1 引言 | 第28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2.2 测量方法 | 第28-29页 |
| 2.3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3 结果 | 第31-32页 |
| 3.1 不同日龄蓬莱玉参的生长性状的表型值 | 第31页 |
| 3.2 不同生长性状对日龄的关联度分析 | 第31-32页 |
| 3.3 不同性状对体质量的关联度分析 | 第32页 |
| 4 讨论 | 第32-33页 |
| 4.1 不同日龄的蓬莱玉参生长性状表型值分析 | 第32页 |
| 4.2 不同生长性状对日龄的关联度分析 | 第32-33页 |
| 4.3 不同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关联度分析 | 第33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蓬莱玉参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 第34-39页 |
| 1 引言 | 第34页 |
| 2 材料及方法 | 第34-35页 |
| 2.1 材料 | 第34页 |
| 2.2 方法 | 第34-35页 |
| 3 结果 | 第35-37页 |
| 3.1 不同材料制备染色体情况 | 第35-36页 |
| 3.2 不同处理条件下染色体制备的结果比较 | 第36页 |
| 3.3 染色体数目的计算 | 第36-37页 |
| 4 讨论 | 第37-38页 |
| 4.1 不同秋水仙素浓度与作用时间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 | 第37页 |
| 4.2 不同低渗浓度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3 染色体数目分析 | 第38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附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