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 1.1 有机电子学器件 | 第9-12页 |
| 1.1.1 有机发光二极管 | 第9-10页 |
| 1.1.2 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10-11页 |
| 1.1.3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 第11-12页 |
| 1.2 激发态过程 | 第12-14页 |
| 1.2.1 什么是激子 | 第12-13页 |
| 1.2.2 单分子中激发态过程 | 第13-14页 |
| 1.2.3 聚集体中激发态过程 | 第14页 |
| 1.3 载流子传输过程 | 第14-16页 |
| 1.3.1 什么是载流子 | 第14-15页 |
| 1.3.2 载流子传输机制 | 第15-16页 |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18-30页 |
| 2.1 薛定谔方程 | 第18-19页 |
| 2.2 波恩-奥本海默尔近似 | 第19-21页 |
| 2.3 从头算方法对激发态的处理 | 第21-24页 |
| 2.3.1 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 第21-22页 |
| 2.3.2 耦合簇方法 | 第22-23页 |
| 2.3.3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 | 第23页 |
| 2.3.4 多组态自洽场方法 | 第23页 |
| 2.3.5 多参考多体微扰方法 | 第23-24页 |
| 2.4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24-28页 |
| 2.4.1 含时Kohn-Sham方程 | 第24-27页 |
| 2.4.2 含时Kohn-Sham方程的线性响应 | 第27-28页 |
| 2.5 原子轨道基组 | 第28-30页 |
| 第3章 聚噻吩乙烯衍生物的发光性质对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30-52页 |
| 3.1 研究背景 | 第30-32页 |
| 3.2 分子光谱和跃迁速率理论 | 第32-39页 |
| 3.2.1 谐振子近似 | 第32页 |
| 3.2.2 Franck-Condon近似 | 第32-33页 |
| 3.2.3 吸收截面和微分辐射速率 | 第33-35页 |
| 3.2.4 激发态的辐射跃迁速率和无辐射跃迁速率 | 第35-39页 |
| 3.3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 3.3.1 聚合物理论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 3.3.2 激发态结构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 3.3.3 计算细节 | 第41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 3.4.1 电子结构和垂直激发能 | 第41-45页 |
| 3.4.2 吸收发射光谱 | 第45-48页 |
| 3.4.3 辐射和无辐射衰减速率 | 第48-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有机半导体中的本征激子扩散 | 第52-65页 |
| 4.1 研究背景 | 第52-53页 |
| 4.2 激子扩散理论 | 第53-60页 |
| 4.2.1 能量转移过程 | 第53-57页 |
| 4.2.2 能量转移速率 | 第57-58页 |
| 4.2.3 激子扩散过程 | 第58-60页 |
| 4.3 计算细节 | 第60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 4.4.1 能量转移积分 | 第60-61页 |
| 4.4.2 能量转移速率 | 第61-63页 |
| 4.4.3 激子扩散长度 | 第63-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有机半导体中电荷传输的同位素效应 | 第65-83页 |
| 5.1 量子核隧穿跳跃模型 | 第65-67页 |
| 5.2 以同位素效应揭示核隧穿效应 | 第67-76页 |
| 5.2.1 研究背景 | 第67-69页 |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6页 |
| 5.2.3 本节小结 | 第76页 |
| 5.3 并苯体系中的负同位素效应 | 第76-83页 |
| 5.3.1 研究背景 | 第76-77页 |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 5.3.3 本节小结 | 第82-83页 |
| 第6章 多种模型探索有机半导体的电荷输运本质 | 第83-96页 |
| 6.1 研究背景 | 第83-84页 |
| 6.2 含时波包扩散方法 | 第84-88页 |
| 6.3 计算细节 | 第88页 |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88-95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7章 给受体共聚物中链上与链间极化子的光谱特性 | 第96-107页 |
| 7.1 研究背景 | 第96-97页 |
| 7.2 计算细节 | 第97-98页 |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5页 |
| 7.3.1 单链极化子 | 第98-102页 |
| 7.3.2 链间相互作用 | 第102-104页 |
| 7.3.3 双链极化子 | 第104-105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1页 |
| 附录A | 第131-14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