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1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1.4 对“民心流失”概念的简要界定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得民必有道:政治凝聚力的消散与民心流失 | 第15-25页 |
2.1 国民政府凝聚力的由来 | 第15-19页 |
2.1.1 民族主义激情和爱国主义的感召 | 第15-17页 |
2.1.2 中央政权的战时体制 | 第17-18页 |
2.1.3 民族危机下国内各势力的团结 | 第18-19页 |
2.2 凝聚力重构的失落致使民众离心 | 第19-25页 |
2.2.1 和平建国的尝试:重庆谈判 | 第19-20页 |
2.2.2 向宪政过渡的失败:从制宪国大到行宪国大 | 第20-22页 |
2.2.3 政治凝聚力丧失后的民心雪崩现象举隅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民生为甚欲:战后的经济困局与民心流失 | 第25-33页 |
3.1 战后国民政府的经济失策 | 第25-28页 |
3.1.1 战后的经济困境 | 第25-27页 |
3.1.2 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失败 | 第27-28页 |
3.2 经济困境中的民心流失 | 第28-33页 |
3.2.1 个案研究:《顾颉刚日记》中的绝望与愤懑 | 第28-29页 |
3.2.2 舆论观察:《观察》反映出的民生困苦与民众悲怨 | 第29-33页 |
第四章 犹水之就下:内战、宣传因素与民心流失 | 第33-41页 |
4.1 战后政府逆民心而动的内战 | 第33-36页 |
4.1.1 政府的战争意愿与民众厌战情绪相背离 | 第33-34页 |
4.1.2 政府坚持作战与民众反战运动难以燮和 | 第34-36页 |
4.2 国共宣传较量与民心向背 | 第36-41页 |
4.2.1 国共双方直接的宣传较量 | 第36-38页 |
4.2.2 共产党的间接宣传 | 第38-41页 |
第五章 以史为鉴:国民政府民心流失之反思 | 第41-47页 |
5.1 战后国民政府民心流失之特征 | 第41-43页 |
5.1.1 国家层面的民心流失是多要素的复杂系统 | 第41-42页 |
5.1.2 战后国民政府民心流失并非无可逆转 | 第42-43页 |
5.2 国民政府民心流失之反思 | 第43-47页 |
5.2.1 政府对于民心流失要有高度重视、及时应对 | 第43-44页 |
5.2.2 政府应对民心流失的措施必须是切实有效的 | 第44-45页 |
5.2.3 民心的引导:改革愿景和改革措施的齐头并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