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第一章 株洲行政建制及传统婚俗的主要内涵 | 第19-29页 |
1.1 株洲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变动 | 第19-23页 |
1.1.1 地理环境 | 第19-20页 |
1.1.2 行政建制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1.1.3 株洲城区工商业布局与经济高速发展 | 第21-22页 |
1.1.4 株洲地域文化及其特征 | 第22-23页 |
1.2 株洲传统婚俗的主要内涵 | 第23-29页 |
1.2.1 议婚 | 第23-24页 |
1.2.2 定庚 | 第24-25页 |
1.2.3 纳彩 | 第25页 |
1.2.4 迎娶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建国三十年的婚姻习俗 | 第29-37页 |
2.1 株洲城区“联欢会式”婚礼成为主流 | 第30-33页 |
2.2 株洲农村新式婚礼对传统婚俗的认同与改造 | 第33-34页 |
2.3“文化大革命”时期婚礼的革命性色彩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婚姻习俗中的市场化取向 | 第37-43页 |
3.1 改革开放初期传统婚俗内核的复兴 | 第37-39页 |
3.1.1 相亲 | 第37-38页 |
3.1.2 定亲 | 第38页 |
3.1.3 嫁娶 | 第38-39页 |
3.2 二十一世纪以来与时俱进的婚姻习俗 | 第39-43页 |
3.2.1“媒妁”的多样化及通婚圈的扩大 | 第39-40页 |
3.2.2 彩礼攀升与婚礼的奢华化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株洲现代婚姻习俗变化的特点 | 第43-51页 |
4.1 婚姻当事人择偶自主性逐步提升 | 第43-44页 |
4.2 择偶标准逐渐个性化 | 第44-46页 |
4.3 成婚大龄化 | 第46-48页 |
4.4 生育观从早生多生过渡为优生优育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株洲现代婚俗变迁原因分析 | 第51-57页 |
5.1 行政规约强制是婚俗变迁的主导力量 | 第51-53页 |
5.1.1 1950 年《婚姻法》的巨大影响 | 第51页 |
5.1.2 1980 年《婚姻法》补充内容的作用 | 第51-53页 |
5.1.3 2011 年《婚姻法》对夫妻财产权益的公平保护 | 第53页 |
5.2 社会经济进步、生活水平提升是婚俗变迁的根本原因 | 第53-54页 |
5.3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婚俗变迁的持久保障 | 第54-55页 |
5.4 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婚俗内涵变化的参照因素 | 第55-57页 |
结语——思考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