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宽恕中的同龄效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宽恕的概念与类型第13-16页
        1.1.1 宽恕的概念第13-14页
        1.1.2 宽恕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1.3 宽恕的类型第15-16页
    1.2 宽恕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1.2.1 关系因素第16-17页
        1.2.2 情境因素第17页
        1.2.3 认知因素第17-18页
    1.3 宽恕与年龄第18-19页
    1.4 研究述评第19-20页
2 问题的提出第20-22页
    2.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2 研究假设第21-22页
3 研究意义第22-23页
    3.1 理论意义第22页
    3.2 实践意义第22-23页
4 研究一第23-29页
    4.1 研究目的第23页
    4.2 被试第23页
    4.3 研究工具第23页
    4.4 研究设计与程序第23-24页
    4.5 结果第24-27页
        4.5.1 宽恕的性别差异第24页
        4.5.2 宽恕中的同龄效应第24-25页
        4.5.3 宽恕中的年龄效应第25页
        4.5.4 不同年龄信息冒犯者得到的宽恕水平多重结果比较第25-26页
        4.5.5 老年人与年轻人面对不同年龄信息冒犯者宽恕水平简单效应分析第26页
        4.5.6 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待不同年龄冒犯者宽恕水平差异之间的比较第26-27页
        4.5.7 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冲突事件中不同年龄冒犯者的内隐态度第27页
        4.5.8 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冲突事件中不同年龄冒犯者的宽恕内隐态度第27页
    4.6 讨论与结论第27-29页
5 研究二第29-34页
    5.1 研究目的第29页
    5.2 被试第29页
    5.3 研究工具第29-30页
    5.4 研究设计与程序第30-31页
    5.5 结果第31-33页
        5.5.1 描述统计第31-32页
        5.5.2 宽恕中的同龄效应第32页
        5.5.3 老年人与年轻人面对不同年龄信息冒犯者宽恕水平简单效应分析第32页
        5.5.4 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待不同年龄冒犯者宽恕水平差异之间的比较第32-33页
    5.6 讨论与结论第33-34页
6 研究三第34-38页
    6.1 研究目的第34页
    6.2 被试第34页
    6.3 研究工具第34-35页
    6.4 研究设计与程序第35页
    6.5 结果第35-37页
        6.5.1 老年人与年轻人报告的冒犯者年龄的差异比较第35页
        6.5.2 描述统计第35-36页
        6.5.3 宽恕中的年龄效应第36-37页
        6.5.4 老年人与年轻人面对不同年龄信息冒犯者宽恕水平简单效应分析第37页
    6.6 讨论与结论第37-38页
7 总讨论第38-46页
    7.1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愿意宽恕且容易得到更多宽恕第38-39页
    7.2 宽恕的同龄效应第39-44页
        7.2.1 道德、宽恕发展阶段理论第39-41页
        7.2.2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第41-42页
        7.2.3 相似性、内群体偏爱原则第42-44页
    7.3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4页
    7.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4-46页
8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第52-57页
致谢第57-59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下一篇:基于经济增加值(EVA)方法的白酒上市公司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