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准噶尔盆地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对不整合输导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创新点摘要第8-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必要性和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2章 不整合特征研究第21-58页
   ·准噶尔盆地构造运动与不整合第21-23页
     ·中海西运动与石炭系顶部不整合第21-22页
     ·晚海西运动与二叠系不整合第22-23页
     ·印支运动与三叠系顶部不整合第23页
     ·燕山运动与侏罗系和白垩系顶部不整合第23页
   ·不整合的形成、结构与识别第23-27页
     ·不整合的形成第23-25页
     ·不整合的结构第25-26页
     ·不整合的识别第26-27页
   ·不整合的剖面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第27-33页
     ·不整合类型的划分第27-31页
     ·不整合类型的分布特征第31-33页
   ·不整合结构层的平面分布特征第33-44页
     ·不整合结构层的厚度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第34-41页
     ·不整合结构层的岩性配置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第41-44页
   ·不整合的输导性能第44-56页
     ·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录井显示第44-46页
     ·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包裹体显示第46-51页
     ·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薄片显示第51页
     ·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第51-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特征第58-93页
   ·重32 井区齐古组油藏解剖第58-65页
     ·构造与地层特征第58-60页
     ·侏罗系顶部不整合结构第60-61页
     ·沉积与储层特征第61-62页
     ·流体及温压特征第62页
     ·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第62-65页
   ·夏9 井区克拉玛依组、八道湾组油藏解剖第65-74页
     ·构造与地层特征第65-66页
     ·三叠系顶部不整合结构第66-67页
     ·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油藏解剖第67-69页
     ·侏罗系八道湾组油藏解剖第69-72页
     ·成藏模式第72-74页
   ·玛北油田百口泉组、上乌尔禾组油藏解剖第74-84页
     ·地层与构造特征第74-75页
     ·二叠系顶部不整合结构第75-76页
     ·玛北油田上乌尔禾组油藏解剖第76-79页
     ·玛北油田百口泉组油藏解剖第79-81页
     ·成藏模式第81-84页
   ·克75 井区上乌尔禾组油气藏解剖第84-92页
     ·构造与地层特征第84-85页
     ·佳木河组顶部不整合结构第85-86页
     ·沉积与储层特征第86-88页
     ·流体及温压特征第88页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第88-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4章 不整合半风化岩石带的成岩特征第93-118页
   ·侏罗系顶部不整合中半风化岩石带的成岩特征第93-99页
     ·成岩事件第93-99页
     ·成岩序列及成岩阶段第99页
   ·三叠系顶部不整合中半风化岩石带的成岩特征第99-105页
     ·成岩事件第99-104页
     ·成岩序列及成岩阶段第104-105页
   ·二叠系顶部不整合中半风化岩石带的成岩特征第105-112页
     ·成岩事件第105-111页
     ·成岩序列及成岩阶段第111-112页
   ·佳木河组顶部不整合中半风化岩石带的成岩特征第112-116页
     ·成岩事件第112-115页
     ·成岩序列及成岩阶段第115-116页
   ·不整合半风化岩石带的成岩作用特征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第5章 成岩作用对不整合输导性能的影响第118-134页
   ·成岩作用对半风化岩石带的影响第118-130页
     ·成岩作用强度的定量计算第118-121页
     ·压实作用的影响第121-123页
     ·胶结作用的影响第123-127页
     ·溶蚀作用的影响第127-130页
     ·破裂作用的影响第130页
   ·压实作用对风化粘土层的影响第130-132页
   ·小结第132-134页
第6章 不整合油气藏有利区预测第134-143页
   ·不整合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第134-137页
     ·不整合的平面类型与油气藏分布第135-136页
     ·不整合的岩性配置与油气藏分布第136-137页
     ·不整合的成岩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第137页
   ·不整合油气藏有利区预测第137-141页
     ·符合不整合类型的平面分布规律第138页
     ·符合不整合结构层岩性配置的平面分布规律第138页
     ·符合成岩作用的研究成果第138-140页
     ·不整合附近见油气显示第140页
     ·具备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所需要的条件第140-141页
   ·小结第141-143页
第7章 结论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4页
附录第154-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2-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作者简介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噶尔盆地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对断层输导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