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 | 第11页 |
1.1.2 农村地区存在巨大的资金缺 | 第11-12页 |
1.1.3 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进展缓慢 | 第12页 |
1.1.4 导出问题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概念介绍 | 第21-27页 |
2.1 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1.1 抵押贷款及林权抵押贷款内涵 | 第21页 |
2.1.2 林权抵押贷款的特征 | 第21-22页 |
2.1.3 林权抵押贷款的功能和作用 | 第22页 |
2.2 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22-25页 |
2.2.1 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2.2.2 林权抵押贷款有政策支持 | 第23-24页 |
2.2.3 林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5页 |
2.3 林权抵押贷款的条件和程序 | 第25页 |
2.3.1 林权抵押贷款的条件 | 第25页 |
2.3.2 林权抵押贷款的程序 | 第25页 |
2.4 林权抵押贷款的森林资源评估 | 第25-27页 |
2.4.1 资产评估 | 第25页 |
2.4.2 森林资源价值评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和问题 | 第27-29页 |
3.1 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3.1.1 我国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 | 第27页 |
3.1.2 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 | 第27-28页 |
3.2 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问题 | 第28-29页 |
3.2.1 林权抵押具体实施细则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28页 |
3.2.2 抵押评估机构机制不健全 | 第28页 |
3.2.3 林权作为抵押的风险保障转移机制缺乏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9-37页 |
4.1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 第29-31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1.2 样本农户数据描述性分析 | 第29-31页 |
4.2 变量选取与基本假设 | 第31-33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4.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4.4.1 农户个人及家庭属性对林农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4.4.2 农户土地占有情况对林农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分析 | 第35页 |
4.4.3 农户家庭基本经济状况对林农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37-4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7-39页 |
5.2.1 加强林权抵押贷款的宣传教育 | 第37页 |
5.2.2 完善林权交易流转平台 | 第37-38页 |
5.2.3 积极发展小额信贷 | 第38页 |
5.2.4 发展新型借贷模式 | 第38页 |
5.2.5 积极发展优秀的林业经济项目 | 第38页 |
5.2.6 加强银林合作,扩大林业贷款渠道 | 第38-39页 |
5.2.7 加强贷后管理 | 第39页 |
5.2.8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 第39页 |
5.3 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 第39-41页 |
5.3.1 研究局限性 | 第39-40页 |
5.3.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