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一)关于项目后评价 | 第9-11页 |
(二)关于海水淡化 | 第11-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一、海水淡化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一)海水淡化的方法分类及原理 | 第16页 |
(二)大型海水淡化主要方法 | 第16-19页 |
(三)海水淡化工艺的经济性分析 | 第19页 |
(四) 海水淡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二、项目后评价方法 | 第20-24页 |
(一)传统后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二)模糊数学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海水淡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4-34页 |
一、后评价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和条件 | 第24-27页 |
(一)指标设置的原则 | 第24-25页 |
(二)指标选择的条件 | 第25-26页 |
(三)指标的筛选办法 | 第26-27页 |
二、建立指标体系 | 第27-34页 |
(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2页 |
(二)建立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构建海水淡化项目后评价模型 | 第34-41页 |
一、构造因素集的层次分析结构 | 第34-35页 |
二、建立评语集及其判断矩阵 | 第35-36页 |
三、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因素集的权重确定 | 第36-40页 |
(一)构造因素集的判断矩阵 | 第36-37页 |
(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37-38页 |
(三)层次单排序 | 第38-39页 |
(四)层次总排序 | 第39-40页 |
四、模糊综合评价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海水淡化项目后评价实例 | 第41-59页 |
一、项目概况 | 第41-43页 |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 第41-42页 |
(二)项目决策目标及目的 | 第42页 |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 第42页 |
(四)项目建设实施进度 | 第42页 |
(五)项目总投资和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 第42-43页 |
(六)该公司海水淡化项目运行现状 | 第43页 |
二、海水淡化项目定性后评价 | 第43-52页 |
(一)实施过程评价 | 第43-46页 |
(二)效果和效益评价 | 第46-51页 |
(三)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 | 第51-52页 |
(四)可持续性评价 | 第52页 |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海水淡化项目定量后评价 | 第52-59页 |
(一)构造因素集的层次分析结构 | 第52-53页 |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因素集的权重确定 | 第53-54页 |
(三)建立评语集 | 第54-55页 |
(四)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第55-57页 |
(五)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7页 |
(六)二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59页 |
二、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