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超低温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苹果茎尖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苹果茎尖超低温保存 | 第11-13页 |
1.2.2 影响苹果茎尖超低温保存的主要因素 | 第13-14页 |
1.2.3 超低温后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 | 第14页 |
1.3 苹果病毒病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苹果脱毒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小滴玻璃化体系的建立 | 第17-2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7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3 药品试剂 | 第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19页 |
2.2.1 苹果试管苗的建立 | 第17-18页 |
2.2.2 苹果小滴玻璃化体系的建立 | 第18页 |
2.2.3 预培养液的成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苹果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冷冻再生率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4 PVS2处理时间对苹果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冷冻再生率的影响 | 第19页 |
2.2.5 小滴玻璃化法在其他苹果属基因型上的应用 | 第1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9-23页 |
2.3.1 预培养基中不同甘油和蔗糖浓度组合以及预培养时间对茎尖超低温冷冻再生率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2 不同PVS2处理时间对小滴玻璃化法冷冻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 第21-23页 |
2.3.3 筛选出的最佳的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应用到苹果属的不同基因型 | 第23页 |
2.4 讨论 | 第23-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组织学观察和遗传稳定性的鉴定 | 第25-3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苹果茎尖超低温保存后组织学观察 | 第25页 |
3.2.2 苹果茎尖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 第25-26页 |
3.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3.4.1 苹果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后的组织学观察 | 第27-29页 |
3.4.2 苹果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冷冻后再生植株的ISSR法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29页 |
3.4.3 苹果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后再生植株的RAPD法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3.4.4 染色体倍性检测 | 第31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苹果茎尖超低温脱毒 | 第33-4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4.2.1 小滴玻璃化超低温疗法脱除苹果潜隐性病 | 第33-34页 |
4.2.2 用DAS-ELISA法和RT-PCR检测再生植株的带毒情况 | 第34-35页 |
4.2.3 褪黑素对苹果病毒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4.3.1 小滴玻璃化超低温疗法脱除苹果潜隐性病毒 | 第36-40页 |
4.3.2 褪黑素对苹果病毒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缩略词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