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集中审理模式与并行审理模式的内涵及利弊分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集中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一、集中审理模式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集中审理模式的起源及成因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并行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一、并行审理模式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并行审理模式的弊端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集中审理模式的比较优势 | 第17-19页 |
一、优化诉讼结构 | 第17-18页 |
二、高效解决纠纷 | 第18页 |
三、便于贯彻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大陆法系民事审理集中化的透视分析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民事审理集中化的原因 | 第19-20页 |
一、案件数量大幅增长 | 第19页 |
二、纠纷形态日益复杂 | 第19-20页 |
三、审理效率低下 | 第20页 |
第二节 德日两国的具体实践 | 第20-25页 |
一、德国——斯图加特方式 | 第20-22页 |
二、日本——辩论兼和解程序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的弊端及审判方式集中化的现实路径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审判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5-32页 |
一、审前程序的缺位 | 第25-27页 |
二、庭审虚无化 | 第27-28页 |
三、庭审阶段的不当划分 | 第28-29页 |
四、审判机关工作负担沉重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审判方式集中化的现实路径 | 第32-39页 |
一、司法改革与集中审理相契合 | 第33-34页 |
二、司法改革措施指向审判集中化 | 第34-39页 |
第四章 民事审判方式集中化的制度搭建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审前程序的建立 | 第39-43页 |
一、诉答程序及其配套制度 | 第39-40页 |
二、完善证据交换和举证时限制度 | 第40-41页 |
三、审前会议制度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庭审方式改革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