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3页 |
1.2 黄籽甘蓝型油菜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2 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的遗传 | 第14-15页 |
1.2.3 拟南芥透明种皮发育及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4 油菜黄籽性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第17-18页 |
1.2.5 油菜黄籽基因的克隆策略 | 第18-19页 |
1.3 TT6、TT7及TT19基因特征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黄籽甘蓝型油菜遗传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1-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2.2.1 粒色遗传等位性测验 | 第25-27页 |
2.2.2 部分黄籽材料的粒色遗传分析 | 第27-28页 |
2.2.3 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 | 第28-29页 |
2.3 结论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Transparent Test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1-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植物材料、载体和菌种 | 第31页 |
3.1.2 试剂及试剂盒 | 第31页 |
3.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1-32页 |
3.1.4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页 |
3.1.5 甘蓝型油菜TT基因克隆 | 第32页 |
3.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3.2.1 BnTT6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32-36页 |
3.2.2 BnTT7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36-41页 |
3.2.3 BnTT19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41-44页 |
3.3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