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梁荷载下地铁车站结构受力性状与整体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地铁车站结构内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地铁下穿既有城市高架桥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站桥合一”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理论 | 第14-20页 |
2.1 地下建筑结构计算模型 | 第14-15页 |
2.2 地下结构地基理论 | 第15页 |
2.2.1 弹性地基梁理论 | 第15页 |
2.2.2 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 第15页 |
2.2.3 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模型 | 第15页 |
2.3 水土压力理论 | 第15-20页 |
2.3.1 静止土压力理论 | 第16页 |
2.3.2 朗肯土压力理论 | 第16-17页 |
2.3.3 库仑土压力理论 | 第17-18页 |
2.3.4 水土合算法与水土分算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地铁车站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20-34页 |
3.1 概述 | 第20页 |
3.2 依托工程 | 第20-22页 |
3.2.1 地铁车站概况 | 第20页 |
3.2.2 地铁车站周边环境 | 第20-21页 |
3.2.3 吕厝站上部钢箱梁还建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3.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第22-24页 |
3.3.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3.3.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3.4 还建过程中地铁车站顶板的稳定性分析 | 第24-29页 |
3.4.1 车站主体结构内力分析 | 第24-27页 |
3.4.2 顶板承载力稳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3.5 还建过程中车站侧墙的稳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3.5.1 车站主体结构内力分析 | 第29-30页 |
3.5.2 侧墙承载力分析 | 第30-31页 |
3.6 吕厝站上部钢箱梁还建方案 | 第31-32页 |
3.6.1 主要工作内容 | 第31-32页 |
3.6.2 总体施工部署 | 第32页 |
3.6.3 钢梁的运输及交通疏导 | 第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地铁车站结构平面分析 | 第34-51页 |
4.1 概述 | 第34页 |
4.2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 第34页 |
4.3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建模 | 第34-37页 |
4.4 四号墩位置车站结构二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4.4.1 无桩基时车站结构数值分析 | 第37-40页 |
4.4.2 有无桩基时车站结构数值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4.5 五号墩位置车站结构二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地铁车站结构空间分析 | 第51-60页 |
5.1 概述 | 第51页 |
5.2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5.3 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5.3.1 地铁车站土体位移计算分析 | 第53-56页 |
5.3.2 地铁车站各层板内力计算分析 | 第56-57页 |
5.3.3 地铁车站侧墙位移计算分析 | 第57-58页 |
5.3.4 地铁车站底部桩基位移计算分析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