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概述 | 第13-14页 |
1.2 放射成因Nd-Pb-Hf同位素海洋地球化学研究背景 | 第14-21页 |
1.2.1 Nd和Hf同位素 | 第14-18页 |
1.2.2 Pb同位素 | 第18-19页 |
1.2.3 现代和古海水Nd-Pb-Hf同位素组成的获取方法 | 第19-21页 |
1.3 中北太平洋Nd-Pb-Hf同位素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海洋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6页 |
1.5 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中北太平洋深海Nd同位素的分布与传输途径 | 第29-40页 |
2.1 导言 | 第29-30页 |
2.2 现代北太平洋洋流体系及本研究区洋流结构概述 | 第30页 |
2.3 样品与方法 | 第30-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4.1 结壳表层样Nd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31-34页 |
2.4.2 深海Nd同位素的分布与富放射成因Nd的传输 | 第34-37页 |
2.4.3 对海洋Nd循环的启示 | 第37-38页 |
2.4.4 结壳表层样Nd同位素与海水以及新生代中北太平洋Nd同位素的比较 | 第38-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新生代中北太平洋Pb同位素的差异性演化与物质来源 | 第40-60页 |
3.1 导言 | 第40-42页 |
3.2. 样品与方法 | 第42-44页 |
3.3. 结果 | 第44-48页 |
3.4 讨论 | 第48-59页 |
3.4.1 本文数据和已发表数据的比较 | 第48-50页 |
3.4.2 中北太平洋深水Pb同位素演化中的地理控制因素 | 第50-56页 |
3.4.3 平流层火山气溶胶沉降对北太平洋Pb同位素演化的作用 | 第56-59页 |
3.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中北太平洋海水铅浓度和同位素分布的模拟研究 | 第60-70页 |
4.2 导言 | 第60-62页 |
4.3 模型介绍 | 第62-65页 |
4.4 讨论 | 第65-69页 |
4.4.1 无对流扩散作用下Pb的分布 | 第65-68页 |
4.4.2 不同吸附常数对Pb分布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大陆风化锆石效应的定量研究 | 第70-78页 |
5.1 导言 | 第70页 |
5.2 数据收集与模拟方法 | 第70-73页 |
5.3 影响锆石效应计算的复杂因素和模型检验 | 第73-75页 |
5.4 结果 | 第75-76页 |
5.5 讨论 | 第76页 |
5.6 启示与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8页 |
附件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2-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