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领域理论视角下政务微信的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研究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5-28页
    2.1 概念界定第15-20页
        2.1.1 微信第15页
        2.1.2 政务微信第15-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8页
        2.2.1 公共领域理论的起源第20-21页
        2.2.2 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第21-23页
        2.2.3 公共领域的类型第23-25页
        2.2.4 公共领域的特征第25-26页
        2.2.5 公共领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26-28页
第3章 政务微信的公共领域特征第28-34页
    3.1 政务微信中体现公共领域特征的平台第28-31页
        3.1.1 公安类—“珠海交警”第28页
        3.1.2 宣传类—“上海发布”第28-29页
        3.1.3 司法类—“中国普法”第29-31页
    3.2 政务微信的公共领域特征与形成基础第31-34页
        3.2.1 政务微信的公共领域特征第31-32页
        3.2.2 政务微信公共领域特征的形成基础第32-34页
第4章 公共领域理论视角下政务微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4-40页
    4.1 政务微信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4.1.1 公众方面第34-35页
        4.1.2 公众舆论方面第35页
        4.1.3 公众媒介方面第35-37页
    4.2 政务微信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0页
        4.2.1 公众方面第37-38页
        4.2.2 公众舆论方面第38页
        4.2.3 公众媒介方面第38-40页
第5章 公共领域理论视角下政务微信的发展第40-55页
    5.1 公众层面第40-45页
        5.1.1 加强政府对政务微信的重视第40-41页
        5.1.2 构建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务微信第41-42页
        5.1.3 优化政务微信的角色定位第42-43页
        5.1.4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第43-44页
        5.1.5 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第44-45页
    5.2 公众舆论层面第45-49页
        5.2.1 提高政务微信内容的质量第45-46页
        5.2.2 完善政务微信的互动机制第46-48页
        5.2.3 建立政务微信的网络监管制度第48-49页
    5.3 公众媒介层面第49-55页
        5.3.1 制定政务微信平台的整体规划第49-50页
        5.3.2 确立以政务服务为政务微信的定位第50-51页
        5.3.3 提高政务微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第51-52页
        5.3.4 加强政务微信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第52页
        5.3.5 规范政务微信的认证与命名第52-53页
        5.3.6 完善政务微信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管理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后记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对梅雨期降水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中北太平洋深水放射成因钕—铅—铪同位素物源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