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三) 论文的框架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 本文的新意以及不足、难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 第14-24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社会养老保险 | 第14-15页 |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第15-16页 |
(二)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17-18页 |
(四)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1、缺乏法律作为保障,影响制度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第18-19页 |
2、属地管理,区域之间政策差异大 | 第19-21页 |
3、投资方式单一,基金保值增值难 | 第21-22页 |
4、监管难以到位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4-31页 |
(一)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1、是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需要 | 第24-25页 |
2、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现实需要 | 第25页 |
3、是保证制度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需要 | 第25-26页 |
4、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需要 | 第26-27页 |
(二)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可行性 | 第27-31页 |
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政治基础 | 第27-28页 |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经济基础 | 第28页 |
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社会基础 | 第28-29页 |
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法制基础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 | 第31-34页 |
(一)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1、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 第31-32页 |
2、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 | 第32页 |
3、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 第32-33页 |
(二)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路径选择和步骤安排 | 第33-34页 |
1、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路径选择 | 第33-34页 |
2、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步骤安排 | 第34页 |
第五章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法的具体内容 | 第34-45页 |
(一) 适用范围和对象 | 第34-35页 |
(二)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 第35-37页 |
1、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 第35页 |
2、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 | 第35-36页 |
3、建立特殊群体保费代缴制度 | 第36-37页 |
(三)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 | 第37-40页 |
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 第37-39页 |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 第39-40页 |
(四)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待遇给付 | 第40-41页 |
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 | 第40-41页 |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标准 | 第41页 |
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取方式 | 第41页 |
(五)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 | 第41-42页 |
(六)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 第42-43页 |
(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律责任 | 第43-45页 |
1、政府的法律责任 | 第43-44页 |
2、集体的法律责任 | 第44页 |
3、个人的法律责任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