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 第12页 |
1.1.2 继承中发展,创造性转化 | 第12-13页 |
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造性转化作诠释 | 第13-14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创造性转化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联系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文献综述 | 第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难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理论路径:创造性转化的探索 | 第21-32页 |
2.1 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起源与探索 | 第21-24页 |
2.1.1“创造性转化”概念的渊源 | 第21-23页 |
2.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第23-24页 |
2.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探索与实践 | 第24-32页 |
2.2.1 三民主义:关于民族、民权、民生的思考 | 第25-27页 |
2.2.2 毛泽东思想:强调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 第27页 |
2.2.3 邓小平理论:善用和合思维,革故鼎新 | 第27-30页 |
2.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民为邦本,与时推移 | 第30-31页 |
2.2.5 科学发展观:融合天人合一,和合相生 | 第31-32页 |
3. 创造性转化实践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2-47页 |
3.1 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2-36页 |
3.1.1 价值观、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 第32页 |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演进与基本内涵 | 第32-35页 |
3.1.3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5-36页 |
3.2 概述儒家文化 | 第36-39页 |
3.2.1 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历史作用 | 第36-38页 |
3.2.2 儒家文化的现代复兴 | 第38-39页 |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内在联系 | 第39-45页 |
3.3.1 创造性转化在三民主义中的实践 | 第39-40页 |
3.3.2 创造性转化在民本主义中的实践 | 第40-41页 |
3.3.3 创造性转化在和谐说中的实践 | 第41-42页 |
3.3.4 创造性转化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践 | 第42-45页 |
3.4 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必然性与思考 | 第45-47页 |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内在联系 | 第47-51页 |
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 第47-48页 |
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双向互动 | 第48-51页 |
5. 余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